新闻中心

News

母乳喂养

作者: 徐龙娟主管护师 来源: 发布时间: 2023-12-05 09:00:37

母乳喂养的好处

1.营养适中:母乳中蛋白质、脂肪、糖、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全面、营养素比例适合小儿消化功能与需要,尤其是最初4-6个月最为适宜,有利于婴儿的生长发育。

2.免疫力强:母乳中含有丰富的免疫抗体,可保护婴儿柔嫩的呼吸道、肠道粘膜,增强抗病能力、降低婴儿感染性疾病的发生率。

3.母婴感情:喂哺母乳可增进母子感情和心理上的联系,可促进婴儿心理和社会适应性发展。

4.产妇健康:母亲产后即哺乳,促进促进母亲子宫的复原,防止产后出血,有利于恢复体形,并有避孕效果,防止乳腺癌及卵巢癌。

5.孩子聪明:母乳中所含氨基酸、不饱和脂肪酸(DHA)和牛磺酸等,有利于婴儿大脑神经系统发育。使您的宝宝更聪明。

6.经济方便:人乳直接喂哺,无感染变质的可能,且方面、经济、温度适宜,乳量随小儿生长而增加。

 

什么是纯母乳喂养,6个月内纯母乳喂养和继续母乳喂养到2岁或以上的重要性

纯母乳喂养就是除母乳外,不给婴儿添加任何食物和饮料包括水。但不包括药品、维生素、矿物质等。母乳是宝宝最理想的天然食品,具有任何其他代乳品所没有的多种优点,能最大程度的促进宝宝的身心发育。纯母乳喂养完全能满足六个月以内宝宝所需要的全部液体、能量和营养素需求。

6个月内纯母乳喂养符合婴儿同时期生长发育的营养需求,有利于胃肠道的消化吸收;促进乳汁的分泌,预防乳胀、乳腺炎的发生;含有免疫物质,减少感染性疾病的发生。

 

分娩后皮肤早接触、早开奶的重要性;

分娩后1小时内母婴皮肤接触,目光交流,并协助早吸吮,母婴接触时间不少于30分钟。

早接触作用:1.给婴儿保暖;2. 使婴儿母亲平静,增进母子感情;3 .有利于早吸吮,早开奶。

早开奶早吸吮作用:1.能使刺激母亲子宫收缩,减少产后出血;2. 产生泌乳反射,促进乳汁分泌。3. 可强化婴儿的吸吮能力;4. 初乳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抗体,提高婴儿的抵抗力。

24小时母婴同室的重要性;

母婴同室是指婴儿24小时与母亲在一起,除了医疗或其他操作,每天分离的时间少于1小时。

母婴同室重要性:1. 能做到按需哺乳;2. 母亲学会观察喂养征象; 3.母亲学会如何安慰婴儿,婴儿学会识别母亲,有利于母子感情建立;4.可减少婴儿感染。

 

按需哺乳的重要性;

按需哺乳指的是母亲奶胀时,应唤醒婴儿进行喂哺;孩子想吃时,进行喂哺 ,如孩子睡觉时间太长(大于3 小时)应仔细观察,排除有异常情况。按需哺乳重要性是能满足孩子生长发育需要;预防乳汁淤积,乳腺炎的发生;促进乳汁分泌,保持有足够的母乳,增加母婴感情。保证产妇有充足的乳汁应做到早吸奶,勤吸奶,坚持夜间吸奶。

 

产妇早期泌乳不足应该怎么办?

有一些特殊情况母亲可能出现早期泌乳不足,建议在一对一评估下采取如下措施:

1.如哺乳或含姿势问题,指导母亲立即调整;

2.指导母亲如何采用手挤奶或吸奶器挤奶以维持乳房有效刺激,在生产后的头几天,手挤奶更易于初乳的采集;

3.乳房刺激的次数每24小时保证平均8-12次,每次需两侧乳房喂奶或挤奶,建议时间每侧10-20分钟左右;

4.指导母亲如何使用贴管喂养或杯子喂养等补充喂养用具,尽量不使用奶瓶以避免引起乳头混淆。

5.有效含接:改善宝宝含接,有效地乳汁移出是增加产量的基础。

6.饮水充足:哺乳期的妈妈易口渴,及时补充水分。

7.均衡膳食:在均衡饮食的前提下,多摄入优质蛋白、粗粮等。

8.保持心情愉悦及规律作息,妈妈要保持心情愉悦;夜间需要哺乳,建议母婴同步休息。

9.家庭支持:母乳喂养需要全家人的支持,尤其是爸爸。

 

什么是生理性胀奶很胀,要采取什么措施

生理性胀奶指的是在产后3-4天,妈妈可能感觉到乳房充盈、发热、胀硬甚至疼痛,但这通常在1-2天后可逐渐得到缓解。

当妈妈出现生理性胀奶时,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乳房肿胀不严重时,可以尝试哺乳前温热敷,每次时间<5分钟,温热敷后应立即哺乳。热敷可促进喷乳反射,促进乳汁移出,但可能会加重水肿,所以不建议在严重水肿的情况下热敷;2、鼓励妈妈继续让宝宝不限时间和次数的吃奶。如果宝宝无法含接乳房,建议哺乳前使用反向十字乳晕按压法软化乳头乳晕,。如果宝宝不在身边,建议2-3小时使用手挤奶或吸奶器挤一次( 10-20分钟一侧为佳);3. 检查并调整哺乳及含接姿势,确保宝宝含接正确;4.哺乳后冷敷乳房有助于减轻水肿。冷敷时应避开乳头乳晕的位置,同时喂奶前半小时避免冷敷。喂奶后根据肿胀情况来决定冷敷时间,冷敷的温度应低于皮肤温度,冷敷材料可使用卷心菜、土豆片或冷毛巾,或使用毛巾包裹的冰包、冰块冷敷;5. 避免暴力按摩乳房。


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等的患者母乳喂养如何进行?

首先我们说下艾滋病,艾滋病感染母亲所生婴儿应提倡人工喂养,避免母乳喂养,杜绝混合喂养。当人工喂养是可接受的、可行的、可支付得起的、可持续的和安全的,应避免所有形式的母乳喂养,进行人工喂养。无法满足上述条件的,新生儿期间建议纯母乳喂养,尽可能早地停止母乳喂养。

第二类是病毒性肝炎

甲型肝炎经粪口传播,母亲急性期隔离时,应暂时停止母乳喂养,可人工挤奶保持泌乳。婴儿可以接种免疫球蛋白,待隔离期过后仍可继续母乳喂养,并从母乳中获得免疫抗体。

乙肝:母亲是携带者,母乳喂养与奶瓶喂养比较,没有增加婴儿感染的额外危险,新生儿出生后尽早接种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可以母乳喂养。

乙肝妈妈实行母乳喂养时,应注意:

1.喂奶前洗手,擦拭奶头;

2.奶头皲裂或婴儿口腔溃疡,暂停母乳喂养;    

3.孩子和妈妈的用品隔离;

4.婴儿定期检测乙肝抗原抗体。

丙肝:母乳喂养与非母乳喂养垂直传播率无差异,告知母乳喂养的优点:母乳中存在许多特异的和非特异性的抗菌物质(免疫球蛋白、干扰素等抗菌物质),有较好的免疫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