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资讯

走进尿毒症患者的“透析人生”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 2017-03-08 11:01:06

  在我们身边,有一群尿毒症患者,他们靠透析维系生命。有人在与病魔的抗争中,领悟了乐观的重要性;有人在日复一日的透析中,更懂得亲情的可贵;也有人在面对高昂的医药费时,感恩国家的医保政策……

  3月9日是第12个世界肾脏病日,今年的主题是“肾脏病与肥胖”。今天,我们走进这些患者当中,跟大家一起分享他们的故事。

   患了尿毒症,也不要当自己是病人

  患者:王先生,安徽人,患病近2年

  2015年,来自安徽的王先生在温岭成立了一家外贸公司。同一年,他被确诊为患了尿毒症,需要接受透析治疗。“癌症,相当于被判死刑,而得了尿毒症,相当于死缓。”王先生笑言,如果苹果公司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患的是尿毒症,或许他还在创造新的传奇。

  “很多第一次见面的人,都不知道我是病人。”开始腹透后,王先生想开了,每天认真腹透、吃药,坚持锻炼,身体恢复得很好。

  “创业之前,我经常熬夜,饮食也没有规律,可能因此落下了病根。”王先生说,患病之前,他没有明显的腰痛、水肿等尿毒症的前期症状。后来,他发现自己脚趾头发麻,感觉不对劲,查出患有血压高。但治疗一段时间后,症状仍未缓解,复查时发现自己患了尿毒症。

  “我是家中最小的儿子,上头还有三个姐姐,她们得知消息后都愿意捐肾给我。”不过,考虑到王先生处于尿毒症前期,医生建议他接受腹透治疗。生病后,王先生看了很多关于尿毒症方面的资料,还加了不少肾友会的群,“我要知道面对的是什么困境,才能以更好的状态迎接这场硬仗。”

  “到今年5月,就满两年了。现在每天要做透析,没法到太远的地方出差。”王先生说,接受腹透治疗后,人体没有不舒服的情况,就是平时麻烦了一些,“一天需要透析4次,一次40分钟,如今跟到点吃饭一样。”

  天气好的时候,王先生会到室外做半个小时的有氧运动。下雨天,他就在室内跑步机上锻炼,增强体质。“医学在发展,以后说不定还有便携式的人工肾。”王先生还加了不少肾友会的群,将一些好的经验分享给身边的肾友。

  出院后不久,王先生又投入到正常工作中。“生活要继续,我不能倒下。”王先生跟妻子育有一对儿女,作为家里的顶梁柱,他原本他对事业有很大憧憬,但现在没那么拼了,“金钱、事业,一切都没有健康重要。”不过,他认为,得了尿毒症也不要当自己是病人,在身体状况允许的情况下,还是要积极融入社会。

  医生建议:要做好肾脏病的预防很重要。第一,要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第二,要避免各种伤肾因素,尤其是药物性肾损伤。第三,要坚持每年定期体检;第四要关注慢性肾脏病的早期信号。比如,当出现眼睑、下肢水肿、尿中泡沫增多、夜尿次数增多、尿频、尿急、尿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皮肤瘙痒、贫血、血压升高(尤其是年轻人)等异常时,应尽早去医院就诊,避免延误病情。

 

  把路费省下来后,给弟弟多寄点生活费

  患者:小张,城北街道人,患病4年

  每个月,小张都会来一趟市一院腹膜透析中心。记者碰到她时,她手上拿着一个文件夹,里面放着看病用的卡等资料,独自一人坐在等候区。

  “化验报告出来后,要给医生看,开好药,再让父亲包车拉回家。”小张今年29岁,2008年她出现脚痛、无法走路等症状,后被查出肾脏有问题。在杭州、上海治疗了三年,“中药喝了一两年,实在喝不下去,那味道真苦啊。”

  没想到,2013年小张又发病了,病情还出现了恶化。“在上海治疗了一段时间,又转入市一院ICU,当时以为自己快死了。”小张说,治疗费用很高,总的花了三四十万元。后来,她开始了腹透之旅。

  “腹部透析对环境要求很高,要用紫外线消毒。如果消毒没做好,感染就麻烦了。”患病后,很多东西不能吃,比如海鲜、坚果等。不过,小张自小喜欢吃香喷喷的东西,偶尔吃一两筷子海鲜解解馋,“不能多吃。”

  “我最大,不过最没用,成了父母的负担。”小张是家里的老大,底下还有妹妹、弟弟。初中毕业后,小张就在家里摇羊毛衫,每个月能赚一两千元。但是,患了尿毒症后,她干不了重体力活,只能在家休养。

  “半年就要换一次管,每次换管就要两三千元。”说起医药费,小张眼圈有点红了,“一个月吃药、透析、来回路费,虽说医保能报销一部分,但是一年自费至少需要2万多元。”

  小张的母亲在家踩鞋帮,一年只能赚一万多元,而弟弟正在读大学。“父母年纪大了,我却成了累赘。”听说黑枸杞对身体有益,不过一打听一斤就要五六百元,小张又舍不得花这个钱。听说医院有这项公益服务,小张连声道好,“把药物拉回家一趟要60元,这笔钱能省下来,还能给弟弟多寄点生活费。”

  医生建议:为保护残肾功能及避免由于过多的容量负荷发生心力衰竭,终末期肾衰做透析的患者要限制盐和水的摄入,另外还要保证营养,每日要有足够的热卡和蛋白质的摄入,但要控制高钾、高磷的食物。

 

  多亏国家政策好,减免了一大笔医药费

  患者:老伯,新河人,患病6年

  “我怕看见血,做不了血透,医生建议我做腹膜透析,说腹膜透析是治疗终末期尿毒症的一种有效方法。”治疗三四年,李大伯最终被告知双肾萎缩,已经发展成尿毒症,血肌酐已上升到900多,再不透析命就没了。

  李大伯一边说一边掀起上衣,只见肚子里有一根塑料管装置,“平时不用的时候就放在肚子上的袋子里,每次透析时把开关从腹袋里取出来,拧下碘伏帽,迅速连接腹透液的管子,不能感染细菌,否则会发生腹膜炎。”

  腹透液是从恒温箱里取出来的,与体温基本一致。每次做腹透时都要在洁净的环境里进行,提前用紫外线灯消毒。“先把四公斤的透析液灌入腹腔,再把毒素尿液通过透析液透析出来。隔4个小时候把液体放出,这样一天要重复至少4次。”

  李大伯说,有一个腹透的病友不小心把一袋腹透液剐破了,怕浪费用创可贴贴上继续用,结果就得了腹膜炎,以后只能做血透了。他拿出了工作时的认真劲儿,迅速掌握了腹透的操作要领,认真操作、记录,化验指标一次比一次正常的项目多起来,心态也越来越好。

  “以前,这种是鼓胀病,医生都治不好,现在多亏国家政策好,减免了一大笔的医药费。”老伴过世后,老李就一个人照顾自己,儿子年仅三十,还没成家,这让老李虽然着急,但也无能为力。

  “来一趟医院要23元车费,回去要雇小汽车要50元。”老李说,医院统一配送药物后,他打算以后骑电瓶车去医院检查,“能节省一笔是一笔。”不过,老李说,家里的电瓶车用了蛮多年,电瓶充电量不是很好,怕来回开一趟就没电了。

  医生建议:腹透是一种居家治疗,但关键是要有一块干净的地方,保证做好消毒。腹透最常见的问题是感染,因为要更多依赖于病人自己,如果操作不规范,消毒不严格,或者出现肠道感染,则容易诱发腹膜炎。因此,做好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培训是预防腹膜透析相关感染的关键,必须由腹膜透析专业医护人员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