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院是各种病患聚集地,也是极易发生病情变化的场所,在院外出现需要急救的情况人们都知道拨打急救电话“120”来求救,那么当在医院内任何区域突发威胁生命的紧急情况时,如何才能够在最短时间施以最为有效的抢救措施,以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为此,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组建了一套覆盖全院的广播系统,以便院内急救团队第一时间接收到求救信号,前往救助。
为进一步检验医务人员对院内突发急救事件的处理能力,及时发现院内急救流程汇总存在的缺陷并加以完善,5月7日傍晚,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在神经内科(3)病区开展了一场院内急救999广播系统应急预案演练。
傍晚16时33分,演练开始。护士徐爽爽巡视病房,发现37床模拟患者张三面唇发绀无意识,她立即呼叫患者但无应答,考虑患者发生心肺骤停,她立即长按床头分机过敏灯“37床需要支援”,在安置患者并为其胸外按压的同时,她继续呼叫夜班护士陈丹雅。
听到需支援信号后,陈丹雅立即报告了值班医生张超。张超到达现场评估该患者可能需要气管插管,但由于是夜班期间,抢救人员有限,张超医师决定启动院内急救999呼叫来请求支援,随后他拨通消控室电话:“这里是神经内科(3)病区,我们这里37床患者突发心肺骤停可能需要气管插管,需要支援”。
消控中心工作人员林枫翔接到求救信息后,立即呼叫院内急救负责科室麻醉科和心血管内科,以及互助科室神经内科(1)、神经内科(2)、神经外科(1)、神经外科(2)的广播。
徐爽爽和张超继续为患者实施胸外按压,5分钟内,互助科室医师(邵佳辉、仇晨峰、杨鹏翔、奉何军)陆续到场一起协助抢救,轮流给与胸外按压,并有序开展清理呼吸道、呼吸气囊正压通气、除颤等高级生命支持操作……
然而患者仍然无自主呼吸,未能触及颈动脉搏动,此时麻醉科医师赵尤美、心血管内科医师董志兵相继到场,赵尤美医师在了解患者抢救情况后,立即决定进行气管插管,余抢救人员协助其进行气管插管,并继续心肺复苏,1分钟后插管成功,模拟患者逐渐恢复自主呼吸,颈动脉可触及搏动,面色发绀明显改善,考虑抢救成功,张超医师下达口头医嘱予以心电监护、吸氧,全程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下一步联系重症医学科考虑转科治疗。
据悉,这是医院医务管理处、神经内科(3)、心血管内科、麻醉科、消控中心等部门联合组织的一场情景逼真的院内急救999广播演练现场。广播急救演练在紧张有序的氛围中顺利完成,整个过程急救人员判断准确,急救动作麻利,技术熟练,各司其职,有条不紊,达到了预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