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被鱼刺卡喉,吐不出来又咽不下去,说不出来的痛让“中招”者饱受折磨......4月25日晚上6点,56岁的林女士在晚饭中因误食鱼刺被送到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急救中心抢救。
由于林女士咳嗽剧烈,并伴有胸闷症状,收治的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陈君峰医生立即为其开具CT检查,结果提示气管有异物、纵隔气肿。必须尽快为林女士取出异物,于是陈君峰立即联系了邵海燕主任和李相国副主任。
而如果要取出异物,则要明确准确位置和大小。在增强CT的帮助下,医生们发现一截由3根鱼刺组成的鱼骨头正不偏不倚地卡在了林女士气管声门下三公分处。幸运的是,穿透气管壁的鱼刺未损伤到气管周围的大血管。
找到了鱼刺的位置,接下来就是如何在患者安全的情况下将其取出的问题,若处理不当,极易损伤气管粘膜及声带,并可能伤及气管周围大血管,造成严重后果。那么手术用局麻还是全麻呢?考虑出现了复杂气管异物,局麻首先被否定了,声门下异物使气管插管下全麻也无法实施,只能采用喉罩通气全麻手术,但餐后立即手术可能会出现术中胃食管反流、气道误吸甚至窒息。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团队、内镜中心团队、麻醉科团队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经过长时间反复、充分讨论,认为既要防止过早手术可能出现术中并发症,又要避免延迟手术时间造成继发纵隔感染及其他迟发伤害的风险增加,从手术预判、手术器械、麻醉方式、通气方式等各个因素进行考虑,医生们最终决定在第二天早上6点为林女士开展全麻下的“气管异物(鱼刺)取出术”。
4月26日凌晨5点,负责手术的李相国和其手术团队已经到达医院,和麻醉科团队一起为接下来手术做准备。手术开始后,医生们在气管镜下见到这枚卡住的鱼刺,像“三足鼎立”一般死死地将气管撑起,并略有刺入气管的情况。
医生们试着小心翼翼地拔取3根鱼刺,而过程却并不那么顺利。李相国回忆着当时的场景:“由于其中的2根鱼刺卡得比较紧,不能一次性拔出,所以我们只能调整角度,从第3根可以松动的鱼刺下手。”当第3根鱼刺被慢慢挪动出来后,短短几分钟,其他2根鱼刺和鱼骨头也被相继带出,异物钳牢固钳夹巨大的鱼骨头经过狭窄的声门时,通过缓慢旋转、小心调整角度,避免了声带损伤。
可算把异物取出来,大家也舒了口气,原先预备的钬激光也没有用上。手术成功后,林女士也被转到了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病房。
4月29日,医生们来到林女士床前查房,李相国告诉林女士目前她的情况良好,但还需要做到防治纵隔感染,而林女士则开心地向医生们表达了自己的感谢,她还表示拔出了鱼刺,自己的身体明显舒坦了。“如果恢复良好,很快就能出院了,不过以后吃鱼真要小心点呀。”说到这里,大家也不约而同地笑了。
【科普】气管、支气管镜下异物取出是怎样的?
气管、支气管异物取出法是一种比较简单有效的方法,一般适用于经口进入的呼吸道异物,尤其适用于取气管内活动的异物。
由于呼吸道异物除少数存留声门外,绝大多数落入气管和支气管,常见的异物如瓜子、葵花子和可流窜于右支气管和声门之间的玉米粒等。而各种瓜子、豆类、果类都可使用该方式取出,且可避免支气管镜检查后引起的喉水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