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哮喘是目前全球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据估计,全球每20人中就有1个患有哮喘。目前全球至少有3亿以上,我国至少有2000万以上哮喘患者。在我国,20岁以上人群哮喘患病率为4.2%,儿童哮喘患病率约在0.9-1.5% 。
5月4日是第23个世界哮喘日,为了帮助公众更好地树立防控哮喘意识,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联合儿科在门诊大厅开展了哮喘日义诊活动。义诊当天,吸引了许多市民和患者家属,截止义诊结束,约服务100余人次。
“邵医生,我最近反复咳嗽,咳得很急,经常喘不上气,是不是和哮喘有关系?” “你之前有哮喘史吗?还有哪些症状吗?这边坐一下,我帮你看看。” 一位市民向邵海燕咨询道,随后邵海燕拿起听诊器为他简单查看了一下,并询问是否还有其他症状。
另一边,一位母亲领着孩子在儿科林峰主任前坐下,询问着孩子反复干咳有什么好的处理方法,林峰观察了孩子的咽喉,面对妈妈的疑问也都一一为其解答。
那么,哮喘是什么呢?其发病原因和症状有哪些?日常生活中,我们该如何预防?
邵海燕告诉大家,哮喘是一种呼吸道的慢性炎症疾病,同时也是一种“变态反应性炎症”,是由于机体的免疫反应而造成的组织损伤;而不是人们平时所说的感染引发的、需要抗生素治疗的炎症。胸闷、咳嗽、呼吸困难和喘息都是哮喘的表现。
哮喘有哪些危害?
哮喘危害大,由于其炎症表现的现象可能会随着时间缓慢的加重,慢的难以察觉。如果没有采取任何抗炎的措施,气道炎症逐渐加重。在某些因素刺激下,导致支气管阻塞或挛缩,气喘胸闷咳嗽会在夜间较易发生,甚至可能因呼吸困难而危及生命。此外,哮喘还易造成儿童生长发育迟缓,影响儿童心理发育,引起慢性阻塞性肺病和肺心病等。
哮喘的成因有哪些?
哮喘的成因与家族史和个人史有关:如果父母或者近亲有过敏性疾病/哮喘,更容易得哮喘;如果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皮肤病,如湿疹,患哮喘的机会也会增加。同时,工作时接触某些化学品也可能产生“职业性哮喘”。
此外,粉尘和大气污染、运动(物理性刺激)、病毒感染、心理因素、药物因素、气候改变(如冷空气刺激)和变应原(如尘螨、花粉、烟雾等)等都是导致哮喘发生的因素。
患了哮喘也不要担心,应及时到院就医,通过规范治疗控制病情。
如何预防哮喘?
以下情况要特别注意哮喘急性加重前兆:咳嗽、胸闷、气喘加重,特别夜间发作。眼睛发痒,咽喉发痒,爱打喷嚏,流涕。需使用速效支气管舒张剂次数增多。或有峰流速检测仪的患者,FEF变异率超过20%。
面对哮喘患者,要寻找过敏原,避免接触过敏原;忌食诱发哮喘的食物,如鱼虾等;避免接触刺激性气体、烟雾、灰尘和油烟等,戒烟; 避免精神紧张和剧烈运动;避免受凉和上呼吸道感染;居室内禁放花、草、地毯等;同时,饮食宜清淡忌肥腻,增强体质,养成体育锻炼及深呼吸锻炼的良好习惯(散步或慢跑)。
不得不知的常见误区
误区一:支气管哮喘可以根治
就目前医疗条件下,支气管哮喘还不能完全根治。但是,长期有效的治疗可使绝大部分病人能够正常生活工作 。
误区二:哮喘发作时需要用抗生素治疗
支气管哮喘的气道炎症与细菌感染所致的炎症不同,因此,抗生素对哮喘症状无缓解,应使用吸入或口服糖皮质激素或β2受体激动剂等。但是,若哮喘发作合并气道细菌感染,即应酌情合并使用抗生素治疗。
误区三:使用吸入激素会有依赖性
支气管哮喘的长期治疗方案需要根据病情轻重决定。目前吸入糖皮质激素仍然是中重度哮喘发作治疗的有效而安全的首选药物,其局部作用强,全身副反应少,长期使用,仍然利大于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