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资讯

【世界痛风日】知道痛风治疗的那些误区吗?4月20日多家医院大咖云聚线上,为大家科普、义诊啦……

作者: 文/风湿免疫科 图/ 摄图网 来源: 发布时间: 2022-04-19 09:28:08

       痛痛痛,有一种痛让人撕心裂肺、生不如死,甚至和生孩子时的分娩痛有得一拼,这就是“痛风”。

       那到底何为痛风?

      痛风是单钠尿酸盐沉积于骨关节、肾脏、皮下等部位,引起的急、慢性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的疾病。痛风易发人群一般为:肥胖、过量饮酒、高血压、高血糖、进食过量的高嘌呤食物及果糖的人群、以及有痛风家族史的。

       4月20日世界痛风日,我们邀请风湿免疫科主任程勇军主任医师为大家讲讲痛风的那些误区

误区一:只要关节不痛,尿酸值再高也不用管

高尿酸血症如果控制不佳,将会导致痛风性关节炎的反复发作,并由急性转为慢性,血尿酸在关节周围、关节骨膜、骨髓内沉积导致关节畸形,造成斧凿样骨缺损,严重引起骨折,影响日常活动,后果严重。长期高尿酸血症还可诱发和加重糖尿病,冠心病,中风等现代流行性病的发生和发展。

误区二:在治疗过程中,如果痛风发作较治疗前更频繁,说明治疗方法不对

其实出现这种情况,并非病情加重,恰恰相反,是病情趋于好转的标志,而这种情况更多见于慢性痛风患者,有学者称之为「专业性痛风」。频繁发作是因为沉积在关节中的尿酸盐结晶稀释释放的结果。

误区三:运动能减肥,也能降尿酸

运动是好,但对于痛风患者而言,不恰当的运动,反而适得其反。如运动后,大汗淋漓使血液浓缩,剧烈运动后乳酸产量增加,病变部位的劳累和受伤,均会引起血尿酸升高,诱发和加重痛风。

误区四:只要尿酸值一高,就迅速把它降至正常

这种想法是不对的。血尿酸水平的急剧下降反而会加剧痛风的发作。另外,突然大量服用促进尿酸排泄的药物,也会增加肾脏的负担,严重可导致肾功能受损,或者导致尿路结石发生。

误区五:血尿酸降到正常后,不需继续服用降尿酸药物,只要控制饮食就行了

每日新合成的尿酸中80%来自体内的新陈代谢,只有20%来自食物。饮食控制只能减少体内尿酸合成的原料,使尿酸合成减少,不能改善肾脏对尿酸的排泄。

误区六:痛风是吃出来的,管住嘴就能控制

「吃」仅仅是痛风发生的一小部分原因,占嘌呤来源的20%,剩下的80%来源于自身新陈代谢。饮食控制只能减少外源性尿酸量,对内源性尿酸的产生无任何影响。因此单纯通过饮食限制,难以将尿酸控制在正常水平。必要时,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药物治疗。

痛风的饮食与保健调养

只要控制住血尿酸,就可以预防痛风发作:1、少吃高嘌呤食物(动物内脏、红肉及大部分海鲜);2、少喝甜饮料(雪碧、可乐、奶茶);3、多喝水(每天2000ml以上)。归纳为一句话:管住嘴、迈开腿、多喝水!

同时需要注意调整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能降低痛风发作的风险和频率:

1、保持理想体重,超重或肥胖应循序渐进减轻体重。

2、坚持适量运动,如快走、慢跑等有氧运动。

3、大量喝水,每日应喝水2000ml至3000ml,以水、矿泉水、汽水和果汁等为好,促进尿酸排除。

4、患者可食用富含碳水化合物的米饭、馒头、面食等,促进尿酸排出。

5、可根据体重,按照比例摄取蛋白质,1公斤体重应摄取0.8克至1克的蛋白质,并以牛奶、鸡蛋为主。如果是瘦肉、鸡鸭肉等,应煮沸后去汤食用,避免吃炖肉或卤肉。

6、避免饮酒,少吃脂肪,少吃盐。

7、清淡饮食,合理烹调方法,避免辛辣刺激的食物。

8、不宜使用抑制尿酸排出的药物。

       程勇军,风湿科主任,主任医师。浙江省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委员,浙江省医师协会风湿病学分会常委,浙江省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慢病管理学组副组长,数理学会浙江省风湿病学分会常务委员,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风湿免疫病学专业委员会浙江省分会委员,台州市风湿病学分会组长,温岭市医学会风湿病学组组长,擅长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干燥综合征、系统性血管炎、皮肌炎、系统性硬化症、脊柱关节病及痛风等疑难风湿病的诊治。从医20年余,2004年曾赴上海仁济医院风湿病研究所进修学习一年,回院开展风湿病诊治工作,成立了风湿免疫科专科门诊、痛风专病门诊及风湿免疫科病房,对风湿性疾病的诊疗有一定的造诣,发表论文30余篇,主持及参与地区及厅级课题数项。

      4月20日,“风湿管家”微信小程序将联合全国十多家三甲医院风湿专家开展科普直播和义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