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资讯

关注儿童听力健康

作者: 王凌云 来源: 发布时间: 2016-03-04 15:03:01

  3月3日是第17次全国“爱耳日”,今年的主题是“关注儿童听力健康”,当日上午,市残疾人联合会和我院联合在市街心公园举办了爱耳日科普宣传活动。我院耳鼻咽喉科的医生们为市聋儿康复中心的孩子们及现场市民义诊咨询。

  据了解,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0-14岁儿童总数超过2.2亿,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听力残疾现残率约为2.11%,由此推算,目前全国0~14岁听力障碍儿童总数超过460万。据市聋儿康复中心负责人吴美芬介绍,该中心目前在进行语言训练的患儿有30多个,他们都是由于各种原因造成听力障碍,再佩戴助听器或安装人工耳蜗后,到中心进行语言训练的。

  据市一院耳鼻咽喉科金士剑副主任医师表示,关注儿童听力健康重大意义,可以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康复”。现在每个在医院出生的新生儿都会进行听力筛查,判断刚出生的宝宝是否拥有正常听力,如果宝宝通过了新生儿听力筛查,说明目前听觉功能基本正常。如果初筛“未通过”,首先需要排除一些额外因素的影响,这些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新生儿期外耳道羊水、胎脂、胎性残积物滞留;新生儿中耳积液等,再在出生后30天或42天左右接受听力复筛。如果听力复筛有任何一项检查“未通过”,这需要在宝宝3个月时到耳鼻咽喉科进行全面的诊断性检查。如果确定听力损失,可以通过听力补偿或重建和听功能训练和言语—语言康复训练。听力补偿或重建主要包括助听器选配和人工耳蜗植入;患儿经助听器选配和人工电子耳蜗植入听力矫正之后,需进行听功能训练和言语—语言康复训练。

  金士剑表示,对于已通过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家长并不是说您的孩子听力就万事大吉了,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很多因素都可能影响孩子的听力,比如耵聍(俗称“耳蚕”)栓塞、中耳炎、药物因素、噪声等等;还有少部分是迟发性遗传性耳聋,表现为孩子可能在上学以后才发病,有的甚至到成年以后才出现听力逐渐下降。因此,关注婴幼儿听力,保护听力、定期检查、及时发现听力障碍的问题,是每一位负责任的家长需要一直关注的。

  如果您的孩子近期感冒、乘坐飞机、游泳或洗澡后进水,孩子反映耳痛、耳闷;或家长发现孩子呼之不应,说话时总是需要家长重复;亦或家长发现孩子总是用一侧耳朵接听手机;孩子发音不清晰,语言表达滞后于同龄孩子等,都需要到耳鼻咽喉科进行专业的耳科检查和儿童听力检测。有条件的家长最好能每年带孩子到有听力筛查仪器的医疗机构进行一次专业的听力筛查与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