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资讯

【中医说】老中医的养生秘笈,快快收藏!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 2017-05-22 09:25:11

  中医养生就是通过各种方法达到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延年益寿目的的保健活动。它的理念是顺应自然、阴阳平衡、因人而异。中医科的阮玉东主任中医师,将从起居、饮食、情志和运动等方面,介绍中医养生保健。

  吃、睡、便

  饮食有节,以五谷为主,蛋白脂肪等食物为辅,果菜为助,五味为调,忌偏食、烟酒。定时定量,早餐6点半-7点,中餐10点-11点,晚餐5点-6点。早餐清淡为主,中餐荤素混合,晚餐荤少素多,量比例早中晚3:4:3。过饥、过饱,脾胃受伤,老年尤其强调,古云:“老年治脾”脾胃不弱,身体难衰。养成餐后漱口习惯。

  养成按时睡觉起床,根据子午流注规定,晚上9点钟开始入睡,睡前温水浸足30分钟,按摩足心涌泉穴30分钟,排除各种杂念,利于入睡。早晨床上,适当活动后起床,时间:春夏5-6点,秋冬6点半左右起床。

  养成良好排便生活习惯,适时排大小便。

  顺应自然

  自然界春、夏、长夏、秋、冬的气候,风、暑、湿、燥、寒的变化,衣、食、住、行适应变化了的天气,天地之间存在着人类赖以生存的各种条件,也存在直接或间接为人类生存的不利因素,天人合一,以防止病邪的侵入。

  选择环境

  选择居住,炼身,找空气新鲜,杂音干扰少,低污染的地方,清静养神。

  精神内守,病从安来

  人有七情,在思想上,情绪上,安定恬静,不贪欲,不妄念,不谋财……,达到精气和顺。在现实中,环境变迁,神志易变化,知足常乐。

  以情胜情,以悲制怒,以恐制喜,以怒制思,以喜制悲,以思制恐。

  长寿在于通,年逾古稀,面有壮

人到中老年,各种生理功能逐渐减退,加深了正虚的程度,排泄功能低下,采取损有余而补不足;还要坚持锻炼,坚持动中有静,如太极拳、气功等强壮筋骨,疏通气血;坚持静中有动的意气功,如意守丹田等充实精、气、神。

  辩证施补

  气虚者用人参、党参、黄芪、淮山等;血虚者用当归、阿胶、龙眼肉、杞子等;阴虚者用西洋参、鳖甲胶、木耳、石斛、麦冬、燕窝等;阳虚者用鹿角胶、苁蓉、巴戟天、菟丝子、沙苑子、补骨脂、冬虫夏草等;血脂高者用灵芝、绞股蓝、决明子、山楂等。在补药时注意副作用,补阳者耗损津液;补阴、补血者易损脾胃;补气者易壅塞、升血压。

  心理活动

  心理活动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要了解别人,也要了解自己。“中年治肝”,减少压力,坚持引导,去忧郁很重要;对患病者消除思想顾虑,树立信心;同时尊重科学,不听邪说,避免再受刺激,解决实际困难,实行辩证施药、施补、施食、调神、择境,有带病延寿,达无病养身。

 

专家名片:

  阮玉东,主任医师,温岭市名中医。擅长内科、肾病、腰痛、消化疾病、糖尿病等诊断治疗。

  门诊时间:星期一、三 六上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