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资讯

世界肥胖日,中医教你如何“变瘦”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 2017-05-16 15:07:04

  5月11日是由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世界防治肥胖日,5•11的谐音是“我要1”,最后的那个“1”代表苗条,通俗地讲就是“我要瘦”。

  很多人关心的点是:怎么瘦下来?其实大多数人要做就是“管住嘴,迈开腿”。

  今天,中医科的朱新红医师就要介绍如何从中医角度“管住嘴”,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中医认为,肥胖的原因主要与体质、饮食、劳逸、情志、脏腑功能等因素有关。古代医籍有云,“肥人多痰”,“肥人多湿”,“肥人多虚”,肥胖的病机总属脾肾不足,气虚阳衰,痰浊、水湿、湿热、淤脂留滞体内而成。

  临床上肥胖可分为胃热型、痰湿型、气虚型、阳虚型、血瘀型五种证型。


  胃热型

  多食易饥,面垢油光,常有痤疮,口干口苦,急躁易怒,大便秘结或粘腻,舌红苔黄腻,脉弦滑。这种类型由于食欲旺盛,吃得多,吸收多,排除却少,久之体重日渐增加。治疗以清胃泻火利湿,导滞通腑为主。推荐食物为黄瓜、绿豆、薏米、莲子、冬瓜、决明子等,忌食辛辣油腻之品,忌暴饮暴食。


  痰湿型

  腹部肥满松软,口中粘腻,痰多,喜食甜食,口干不欲多饮,肢体沉重乏力,神疲嗜卧,苔白腻,脉滑。这种类型由于饮食不节,缺乏运动,体内痰湿壅盛,困遏脾阳,阻滞气机而成。治疗以健脾利湿,祛痰化浊为主。推荐食物为冬瓜、丝瓜、薏米、红豆、白扁豆等,忌食甜食,戒酒。


  气虚型

  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容易出汗,饮食如常或偏少,舌淡胖,边有齿痕,苔薄白或白腻,脉濡细。这种类型吃的不多,但由于脾胃运化功能差,导致痰浊水湿大量堆积体内,常说的“喝水也能长胖的人”多指此类、治疗以健脾益气,祛痰化湿为主。推荐食物为粳米、山药、牛肉、鸡肉等,忌食生冷苦寒及难消化的食物。


  阳虚型

  颜面虚浮,疲倦怕冷,四肢冰冷,大便多稀薄,常感腰膝酸软,夜尿频多,女性可伴有痛经、月经不调、黄褐斑等,舌淡胖,苔薄白,脉沉细。这种类型由于机体阳气不足,鼓动血液无力,水液失于蒸腾气化,致血行迟缓,水湿内挺而成。治疗以温补脾肾,行气利湿为主。推荐食物为核桃、羊肉、姜、黑芝麻、冬虫夏草等,忌食苦寒生冷之物。


  血瘀型

  面色暗沉,皮肤干燥,口干舌燥,两胁胀痛,失眠多梦,伴月经不调或闭经,舌暗红有瘀斑,脉细涩。这种类型由于血脉瘀滞,气机不畅,导致水湿运化失司,壅滞体内,多形成时间较久,容易并发高血压、高血脂、脂肪肝、心脏病等疾病。治疗以活血化瘀,行气消脂为主。推荐食物玫瑰花、山楂、螃蟹、菌类等。忌食生冷辛燥之品。

  不同证型的肥胖常伴有不同的临床症状,中医强调辨证论治,因人而治,想要减肥需首先分清肥胖的类型,才能对症下药,达到理想的减肥效果。

  中医减肥是从整体出发,调整脏腑功能,补虚泻实,使人体的气、血、水平衡通达,具有疗效确切,不易反弹,副作用少的优点。
  在进行中医减肥治疗时,建议在正规中医科医师望闻问切后,采取适宜的治疗方法。另外,需注意合理饮食,不可偏食,加强运动,持之以恒,坚持治疗。
 

  医生名片:

  朱新红,中医师,擅长治疗痤疮,黄褐斑,月经不调,乳腺增生,产后病等.

  门诊时间:周一至周四全天,周五下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