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资讯

【关注】冬病夏治正当时!有需要的赶紧来看!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 2018-06-07 08:30:02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夏天又到了,对于畏冷怕寒,或冬天容易复发或加重的疾病。又到了一年中治疗最好的时候,这就是“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是我国传统中医药疗法中的特色疗法冬病如何夏治?“冬病夏治”有什么疗效?你对“冬病夏治”了解吗?

 

    为什么要“冬病夏治”?

   冬季治疗以治标为主,不能够从根本上消除病因。夏季来治疗“冬病”,由于影响其发病的气候因素比较少,这些症状在夏季通常发作比较轻,药效的发挥也高于冬季,这样就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扶正,固本的治疗。有效达到能够鼓舞正气,增强抗病能力,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冬病夏治”这些病都能治!还能治未病!

    很多冬病,夏治都正当时。

    适合冬病夏治的呼吸道疾病主要还有:慢性支气管炎、哮喘、反复感冒、肺气肿、慢性咳嗽等。精选古方调配药物及对症选穴,根据时令,在原有内病外治疗法基础上,开展“冬病夏治”,内服中药配合穴位贴敷、针灸等综合治疗过敏性鼻炎、慢性咽炎、慢性扁桃体炎等疾病。

    冻疮患者若能不失时机地在夏季提前预防,冬季可免却冻疮之苦。市一院针灸科采用辛温散寒、活血消肿之中药煎汤外洗。

    另外风湿病,如类风湿关节炎、风湿寒性关节痛、强直性脊柱炎等疾病;

    亚健康调理,体质虚弱者;

    妇科,月经不调、痛经等虚寒性疾病;

    退行性骨关节疾病,颈椎病、腰椎病、肩周炎、腰腿疼痛等也都可采用冬病夏治的方法。

 

    冬病夏治的方法

    如针刺、艾灸、理疗、按摩、穴位贴敷以及内服温养阳气的中药和食物等,而三伏天穴位贴敷又是其中最为盛行的一种。

    由于治疗时不疼痛,所以相比打针吃药,孩子更容易接受。一般来说,容易拉肚子和反复感冒的小朋友,往往脾胃虚弱,特别需要冬病夏治;对在儿科领域的某些疾病如哮喘、反复呼吸道感染等方面,“冬病夏治”有着较为满意的疗效。

 

    冬病夏治最佳时间是三伏天!从夏至开始,是春夏养阳的最佳时间。

    夏季人体阳气充盛,气血流通旺盛,药物最容易吸收,而夏季三伏期间是一年中阳气最旺盛的时候,在三伏天进行贴敷治疗,最易恢复扶助人体得阳气,加强卫外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利用夏季阳旺阳升,人体阳气在夏季有随之欲升欲旺的趋势,体内凝寒之气易解的状态,运用补虚助阳药或温里 散寒药物,天人合一,最易把冬病之邪消灭在蛰伏状态。

    那么,2018年夏至是6月21日,2018年三伏天从2018年7月17日开始。

    2018年三伏天时间:共计40天

    2018年7月17日——2018年7月26日,为初伏,10天

    2018年7月27日——2018年8月15日,为中伏,20天

    2018年8月16日——2018年8月25日,为末伏,10天

 

    三伏针灸最“得气”,扶正固本三伏灸

    三伏天针刺是选温阳、补气之特效验穴施以针法。同时,三伏灸是我国传统医学中最具特色的伏天保健疗法,与现代预防医学有异曲同工之处。它在三伏天应用具有温经散寒补虚助阳的中药制成药饼,通过有经验的针灸医生辨证分析后,选择相应的穴位进行贴敷灸治疗。

    “三伏灸”的目的是培壮元阳以扶助正气,它是从整体角度全面综合考虑人与环境的联系,以及环境特殊变化与人的气血阴阳关系的。它不仅仅只是一种特异性的对某种疾病有预防作用的方法,更是一种兼顾全身整体机能调节的扶正固本方法。

     “三伏灸”不能代替日常治疗。有人贴敷后局部可能会有轻微灼热、痒感,这属于正常现象。如出现大量水泡、破溃、奇痒、灼痛难忍等现象,要立即去掉药膏,用清水冲洗。而且按照临床经验来看,反映强烈的病人疗效往往会出乎意料的好。

 

    二十多年苦心钻研,个性化辩证施治

    冬病夏治是治未病,要求个性化辩证施治,也是温岭一院针灸科传统治疗项目之一,市一院针灸科已成功开展“冬病夏治”二十余年,即采用“哮喘膏”穴位贴敷,必要时口服补肺健脾、温肾纳气、益气养阴、活血化瘀等中药。

    针灸科根据不同人群,不同疾病和性质,调配相应的药物组方进行穴位敷贴,同时密切观察治疗过程中反应,注重个性化、一人一组方原则,适时调整药物配伍比例。根据疾病需求,开展针刺、艾灸、拔罐等相应的“冬病夏治”治疗项目。此外,今年外敷材料将改用粘性好,透气性强,对皮肤刺激性小的无纺布膏药。

    值得注意的是,夏天治疗冬病是一个综合性过程,并非是立竿见影的治疗方法。其实许多疾病需要连续治疗3年或更长时间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而要想取得好的疗效,首先要坚持,坚持治疗不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其次,要管住自己的嘴,少吃或不吃冷饮,以免体内寒气凝滞,不吃肥甘厚腻、生痰助湿食物,禁食鱼、虾等水产发物,戒烟酒。再者过量运动,以免汗出过多,导致气阴两虚。治疗后最好不要去空调房,因为遇冷会使毛孔收缩,影响药物吸收。

    当然,冬病夏治的禁忌也得注意,比如经常反复咳黄脓痰和血的病人就不适宜冬病夏治,有皮肤过敏体质的人、孕妇等人群也不适宜冬病夏治。

    此外,虽然“冬病夏治”作为某些疾病的辅助治疗,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不能完全替代其他治疗方法。仍在服药治疗的慢性病患者在进行冬病夏治期间不可盲目减药、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