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回顾2015】强化对外交流 变“输血”为“造血”

作者: 朱丹君 王凌云 文/图 来源: 温岭日报 发布时间: 2016-02-22 10:18:48

编者按:

  2015年,市一院增设了小儿生长发育、创面修复、痛风、癫痫、再生育、骨质疏松、手外科等多个门诊和治疗中心。在对外交流合作、人才培养、学科建设、服务提升、信息化建设和医疗中心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2015年,市一院门诊服务量超131万人次,住院服务量达5.8万人次,手术量达3.6万例次,平均住院日为9.67天。

  作为我市唯一一家三级乙等综合性医院,市一院近年来先后荣获浙江省文明医院、浙江省文明单位、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等荣誉称号,在“2014年度中国县级医院竞争力百强榜”上综合实力排名第九位。

  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全院医务人员的努力。今起,本报记者将走进市一院,带你了解成绩背后的故事。

  强化对外交流 变“输血”为“造血”

  推进医疗资源“双下沉,两提升”

  2月20日,市一院特需门诊二楼挤满了患者。当天,该院特邀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放射科主任医师陈群慧前来坐诊,通过对肺部微小结节影像分析,对早期小肺癌进行诊断。

  “近年来,临床发现的肺部小结节人群越来越多,但是对于肺部小结节恶性概率的判断,我们有时很难作出精准判断。”该院放射科一名临床医生参与了陈群慧的会诊后,表示学到很多宝贵的经验。

  记者从市一院了解到,不管是“请进来”,还是“走出去”,多年来,该院始终坚持多形式地不断加强与外界的合作交流。通过借助“对外合作”顺风车,医院不仅让患者享受到了沪杭医院的优质医疗,也让医院逐步从“技术输血”向“合作造血”转变。

  以帮带教 助力年轻医生成长

  2016年年初,市一院消化内科开展了两项多学科(MDT),其中一项是由该科陈霞副主任医师负责的。

  “陈春晓是我的研究生导师,此次两个科室的合作,让我们再续前缘,让我有更多的机会向她学习。”陈霞口中的陈春晓,是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自2015年上半年,该科与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合作以来,该科副主任陈春晓主任医师便每月来院坐诊,开展疑难病例讨论、科室小讲课等。合作半年多来,陈春晓共为194位患者诊治,平均每次接诊27人。

  “在平时的临床工作中,如遇到疑难杂症,我也会通过邮件,将病历发给陈春晓主任,指导我们进一步明确诊断。”陈霞表示,炎症性肠病目前在我国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陈春晓主任在门诊中发现温岭也有不少炎症性肠病患者。她建议我们开展一个炎症性肠病MDT,逐步设立炎症性肠病专病门诊。”在陈春晓主任的建议下,1月15日,陈霞组织开展了炎症性肠病MDT讨论。

  院级合作 提升医院软实力

  事实上,像消化内科这样的科室合作,只是市一院开展对外合作的一个缩影。2015年,该院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以下简称邵逸夫医院)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微创外科、肝胆外科、骨科、耳鼻咽喉科、肾内科、心内科、神经内科、妇产科8个学科成为重点合作学科。邵逸夫医院利用现有的优势学科资源,每月派出医生到市一院开展专家门诊、教学查房、疑难病例会诊、手术示教等技术指导。

  合作5个多月来,市一院三次邀请邵逸夫医院医生来院作相关管理讲座。导师制重点培育的3名医生赴邵逸夫医院开展为期半年的进修学习;多个科室相继在合作科室骨干医生的指导下,开展新技术,以帮带教,逐步独立开展新技术。据统计,去年8月至12月,已经有46人次的医学骨干医生来院进行技术指导。

  此外,邵逸夫医院还与市一院分享其国际医疗学术资源和平台。去年9月29日,邵逸夫医院肾内科李华主任与美国凯撒医疗集团肾内科医生罗大伟来到市一院,开展一天半的技术指导。当天,台州市其他兄弟医院的十余位肾内科专家莅临医院,参与疑难病例讨论和讲座。

  “合作造血” 促进医院可持续发展

  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从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到建立多学科合作诊疗团队,再到成立“多学科诊治,一站式服务、个体化关爱”的疾病诊治中心。随着合作的进一步加深,医院学科团队的理念也发生了变化。

  医院和科室都坚持“取长补短”,通过外出进修学习和“请进来”帮扶带,学会并逐步独立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实现“输血式”诊疗向“造血式”帮带转变,真正提升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和效率,促进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

  2015年,市一院与邵逸夫医院开展战略合作,还与沪杭9家医院14个学科开展科室层面的合作。全年共邀请骨干医生235人次。其中2015年下半年,为1340名患者进行特需门诊诊疗,手术205例,科内讲课60余次,全院性讲课5次。全年共有13位医务人员赴合作医院进修学习。医院在合作医院帮助下,共开展十余项新技术与新项目。

  2016年,市一院将继续深化同邵逸夫医院的合作关系,双方将合作举办一次大型公益活动。从3月份开始,分批选派职能科室管理干部、科主任、护士长到邵逸夫医院进修。每个学科每月有副主任以上骨干医生来院指导1至2天,并安排骨干医生每月集中来院坐诊、手术等,扩大合作影响力。

  “医院之间要相互取长补短,技术才能得以进步,才能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市一院院长陈军政坚持认为,科研技术是医院发展的可持续发展动力,“通过交流活动,促进了我院与邵逸夫医院的深入交流,也促进了我院人才培养、临床服务、管理方法等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