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2016回眸】合作中互补共赢 融合中引来嬗变

作者: 王凌云 朱丹君 来源: 发布时间: 2017-02-14 16:27:07

  市一院肾内科的护士小赵至今还记得,美国凯撒医疗集团肾内科副主任、透析中心主任罗大伟先后两次到医院所作的演讲,亲切和蔼又条理清晰,“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深入人心。

  近年来,市一院加强对外合作,让本地患者和本院医务人员受益匪浅。沪杭知名骨干医生定期到医院坐诊、手术和讲课,本地患者看病不用再颠簸到杭州、上海,医务人员在家门口也能了解到先进的医疗技术。

  新模式:开放合作,牵手名医院知名医生

  2015年,市一院胸外科和放射影像中心开始与两位上海知名医生建立合作,至今已经接诊了1000多名患者。

  借沪杭名医院知名医生资源,与其他平台联手,提升医院品牌,是医院学科、技术发展和人才培养的一条“捷径”。

  2016年,市一院与8家医院22个科室达成合作关系,进一步加强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的合作,建立浙东微创外科中心,并吸引周边多地患者前来就医。与恒瑞医药签订人才战略协议,与瑞客东华共建医学转化中心,并派出3位访问学者学习进修。一个纵横向合作网络已经打开。

  新变化:学科软件改善,品牌进一步提升

  合作模式的丰富,带来的不仅是患者看病的便利,还有医院学科、技术及医护人员素养的多方面提升。

  2016年,市一院共接待沪杭骨干医生239人次,坐诊2602人次,开展手术450例(三类221例、四类229例),其中浙东微创外科中心运行以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骨干医生共在院接诊患者717人次,开展手术176例(三类95例、四类81例)。开设了肺部小结节影像会诊门诊,儿童矮小症、性早熟诊治门诊,不孕不育门诊等,开展新技术20余项,其中2项新技术达到省内先进水平。

  新专病门诊、新技术的开展也带动了医护人员技术的提高。神经内科组织睡眠呼吸团队赴邵逸夫医院睡眠监测中心参观学习,呼吸内科2名主治医生赴浙一医院学习CT定位下经皮肺穿刺术,心内科医生赴浙二医院学习心脏电生理和起搏,超声影像中心医生赴浙一医院学习彩超下介入与诊断治疗……这些医生回归后都学以致用,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变化已经开启。

  新理念:理念转变,创新医院管理

  2016年,市一院与邵逸夫医院成为合作医院以后,拓展了与该院的合作范围。市一院派管理人员赴邵逸夫医院进行短期培训,同时邀请邵逸夫医院医疗骨干和管理专家来院开展专题讲座,并借助邵逸夫医院的国际合作平台,邀请国外医疗骨干到我市讲学。

  2016年,市一院还主办了美国梅奥医院管理论坛,与来自国外名医院的医疗骨干近距离交流,对打造医院品牌、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方面提供了非常好的学习范本和借鉴经验。

  “从‘点对点’式的合作,到‘面对面’的交流合作,医院建立了一整套规范化、常态化的规章制度。”市一院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主任洪嘉琳介绍说,医院出台了《科室对外合作效果年度考核细则》,从门诊、手术、讲课等工作量完成情况,新技术新项目、课题合作等科研合作情况,进修学习、人才梯队培养等人才培养情况和科室互动等方面对医院科室、合作医院及骨干医生进行考核,以便于及时调整和改进合作模式。

  通过合作,沪杭医院骨干医生以“传、帮、带、教”的方式向市一院的医护人员传输了先进的服务理念和医疗技术。

  “整个诊断、治疗过程下来,医生可以直观地认识并了解到临床诊疗上的先进思路和方法。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有利于提高整个医院的医疗水平。”市一院院长陈军政表示,“对外合作模式的拓宽,不仅为医院提供了人才培养、科研和服务创新的新平台,还可以让本地的老百姓获得更多的优质医疗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