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看病插队”,这位医生却被新华社、人民日报官微点名表扬 背后的真相令人感动 心疼同事连轴转,手术已拖了好几年

作者: 本报记者 朱丹君   通讯员 王凌云 周悦纳 文/图 来源: 温岭日报 发布时间: 2019-06-26 10:09:40

       看病插队,背后的真相却令人心酸。“读前半段,我以为是倔强病患,后面才发现是医者仁心。”“有时候不是不想对自己好,而是责任在肩,不得不对自己‘狠’一点。”……近日,新华社、人民日报官微点名表扬了温岭的一位医生,众多网友纷纷点赞。他就是市第一人民医院DSA导管室主管技师叶文中。

  长期在射线环境下工作,加上高度近视等原因,叶文中的右眼视力降到0.1。

  前不久,叶文中到浙二医院眼科中心就诊,在门诊时,他就要求医生赶紧做完手术,他要回单位上班。接诊的是该院眼科中心副主任徐雯,面对这个患者,徐雯在微信上发文说气得“头疼”,但问清情况后,医生还是给他“插队”做了手术。

  原本,叶文中跟徐雯约了复查的时间,但他早早地就决定放医生“鸽子”了。“到时在我们医院检查一下就好,跑杭州检查太费时间了。”

  医生要求术后休息一个月,他连一天都舍不得

  6月24日是星期一,叶文中准时到岗。“叶老师,你的啤酒瓶眼镜换了?”不少同事发现叶文中戴了几十年的高度近视眼镜换了,还好奇地询问原因。“是啊,这是平光眼镜,摘了也能看得很清楚。”术后,叶文中的视力从0.1恢复到0.6,这令他欣喜不已。

  说起就诊的事,叶文中说,第一次做手术,由于眼压过高,医生不同意他立即做手术。后来,服用了降压药,医生这才松口了。“第二次,我就有经验了,提前吃了降压药,没想到反而有些低血压。”

  6月12日,叶文中的右眼在浙二医院眼科中心接受手术,第二天就回到医院参加工作。6月19日,他的左眼做了手术,休息没几天他又回到了岗位。记者了解到,叶文中的眼疾比较严重,患有高血压,眼压也很高,大大增加了手术难度。术后,医生要求他休息一个月再上班。但是,他连一天都舍不得休息。

  “到杭州动手术,请假前我跟科室另一位技师说了这事,出去这么多天,把工作都压给她了。”叶文中的语气里透着一丝心疼,他说,“我们的工作实在太忙了,连续几天不眠不休,身体哪里吃得消。”

  一天连轴做了18台手术,累得眼睛都睁不开

  近几年,随着患者和介入手术不断增多,设备几乎24小时运转。只要设备开着,技师就必须在岗,不能出一点差错。对他来说,天天都是急诊,尤其到了晚上。有一天,导管室连着做了18台手术,主刀医生换了几拨,而维护仪器设备的他却熬了一宿,直到次日凌晨5时才下班。

  “这样白加黑地连续加班,印象中有三四次了。累得连眼睛都睁不开,有时趁手术间隙眯一会儿。”叶文中说,只要有患者需要介入手术,导管室技师必须到场,配合医生开展手术。在高强度的工作中,叶文中练就了“倒头就睡”的本领,“我不像医生,有很大心理负担。手术做完,我的工作就完事了。”

  如今,科室有两个技师轮班,但是工作量还是居高不下,“经常是凌晨下班,休息几个小时,第二天一早又得接着干。”叶文中告诉记者,医院每月平均有常规介入手术200台,加上急诊手术,一个月介入手术超过250台。

  根据当天的手术登记本显示,白天有8台常规介入手术,已经排得满满的了。“急诊手术,还要时不时地加塞进来。”一名护士苦笑着说。前一天,科室做了三台急诊手术。晚上6时30分、次日零时、凌晨2时50分,各有一台。

  “晚上6时30分这台是脑动脉瘤栓塞的介入手术,由于手术难度大,起码要做三四个小时才能结束。”叶文中说,“电话一响,我就要往单位跑,哪怕是半夜三更。”每次接到电话,叶文中总是套上衣服就走,就怕路上耽搁了。

  “人命关天的大事,必须要以患者为先。”幸好,叶文中的家人比较理解,也很支持他的工作。在工作中,他也会遇到一些“任性”的患者家属。“医院通知我去做介入手术,但家属临时决定不做了。等我回到家里,可能家属又改变主意了。”对此,叶文中有些无奈。

  被称为“每天和射线打交道的人”

  可能很多人对叶文中的工作不了解,什么岗位工作强度这么大?“我们的工作是配合介入科、心内科、神经内科等医生,处理心梗、外伤出血、化疗、动脉瘤、脑中风等介入手术。”叶文中告诉记者。

  周一上午9时30分,一位疤痕妊娠患者正在做介入手术。“说直白一点,介入手术就是将该堵的血管堵住,该疏的血管及时疏通。”其实,这个工作看似简单,却需要经验丰富的技师才能胜任。

  “我们需要对人体全身的血管了如指掌。”在这个岗位这么多年,叶文中很清楚每位主刀医生的习惯,配合十分默契。虽然,之前叶文中患有高度近视,但是并不影响日常工作,他也从未在工作上犯过错,“(设备按钮)看不清的话,就贴近一点看,肯定得保证设备运行没问题。”

  每台手术开始前,他需要检查设备功能,预热机器;每台手术进行时,他需全程监控,必要时得穿上沉甸甸的铅衣,进到导管室帮忙;每台手术结束后,他还要复查设备,对仪器进行调试。

  从2003年进科室,这样一整套的操作流程,叶文中重复了15年、重复了5000多天、重复超过了10万次。因为工作的特殊性,他也被同事们称作“每天和射线打交道的人”。

  “医生生不起病”,这是一种普遍现象

  当天中午10时50分,食堂阿姨送来盒饭。趁着手术空隙,在医生办公室,他花了五六分钟时间就解决了一顿饭。“如果手术还没结束,还要送到电脑前去。”食堂阿姨说。

  “这是大部分医生的工作常态,不只是我一个人这样。”叶文中从来没请过年休假,他总是淡淡地说,“是辛苦点,但不能因为我耽误事。”就连这次来杭州看病、做手术,也是自己一个人来。

  叶文中说,这次到浙二医院看病,他也看到了省城医生的忙碌,“找徐雯主任看病的患者很多,需要手术的病人排着长队,还要从事医教研等工作,周末也没得休息。”

  “这是一位任劳任怨、默默付出的医生。作为辅助科室,平时报道比较少,不知道他们的工作这样忙。”有熟知叶文中的医务人员感叹,“医生生不起病,不然其他同事的工作量就加大了。”以往,不少医生带病工作的新闻不少见。

  叶文中是一位风趣幽默、热爱生活的人,他的业余生活很丰富。他国画画得很好,但是由于视力原因,后来改学摄影,还喜欢用唱歌来排解压力。如今,叶文中的视力变好了,不仅可以重新拿起心爱的画笔了,而且工作起来也更有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