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了不起的一院人】如何让科室达到三甲等级医院康复标准,他做了这些决定……

作者: 内容/由饶高峰提供 编辑/周悦纳 来源: 发布时间: 2021-07-24 09:45:55

        把一个设备简陋、仅有十几个人的康复团队,建设为温岭市重点医学学科,在当地享有较高的声誉。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饶高峰主任医师,是如何通过不断整合资源,从小到大,从弱慢慢变强的呢?

        “我坚信全面实施学科建设医、教、研三位一体发展策略,能促进科室学科可持续发展。”为了能建设为当地百姓首选的康复治疗中心,饶高峰以医院建设三甲为契机,在学科建设中带领团队进行了学习、摸索、实践与思考。

从成立学科,到人才培养管理,从技术到服务,他将学科按三甲医院康复标准来建设

       据饶高峰介绍,医院康复医学科于2011年3月份成立,在医疗技术、人才培养和教学管理上,为了让科室有一支专业成熟、技术精湛的现代康复医疗创新团队,饶高峰鼓励大家积极开展康复科研及教学工作,并让多数骨干人员在中国康复医学中心、江苏省人民医院、华西医院、北京积水潭医院、上海新华医院、台湾彰化基督教医院等境内外专业康复机构进修学习或培训,极大地提高了康复诊疗技术。经过不断的经验积累与技术沉淀,目前学科基本达到了三甲医院康复标准的十个技术十个项目要求。

       不只是满足于康复技术的提高,饶高峰更看重的是康复团队服务能力的提升,他认为康复团队能力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团队协作效率,二是服务细节管理。通过三甲医院建设,他修订康复制度,简化康复流程,狠抓细节管理。针对这两方面问题进行PDCA持续改进,以病人为中心,实行细节管理,扎扎实实把工作落到实处,夯实了康复团队的整体水平,尤其是对早期、急危重患者的康复治疗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同时,通过教学实习基地平台,饶高峰充分利用依托医学院浓厚的学术底蕴,在医疗、教学、科研等领域展开广泛深入的合作。如在医院的支持下,科室于2019年成功建立赣南医学院康复实习基地。是年,赣南医学院成班制的康复大学生来到科室实习;次年,台州学院成班制的康复大学生也来院康复实习。

        科研是科室发展的一个弱项。为了发展科室科研学术水平,饶高峰提出科室设立奖励机制,鼓励医护人员不断技术创新,发展学术。近年来,科室根据医院特色,总结经验,与上级医院合作,优化学科梯队,确立学科技术带头人和技术骨干,拟派6人先后进行在职研究生学习,促进了学科学术氛围的形成,学术科研有了明显的提升。近几年科室承担省卫生厅基金项目3项,市级以上项目8项,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SCI论文7篇。获市级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院新项目新技术奖2项,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参编学术专著3部等,各类新技术新项目有序开展。

       转眼已经10年过去,如今的康复医学科已经发展成为当地规模最大、开展项目最齐全、老百姓最信赖的康复医学专科,并具备了三级康复医院标准。“目前科室有员工60余人,包括医院本部、温岭一院惠民分院及温岭一院医共体温西分院,是医院一级学科、温岭市重点学科。”

在医共体模式下,他提出“1+x”构造三级特色医联体系,让百姓居家就能同质康复

       自医院成立医共体模式以来,康复医学科与基层医院分层诊疗联动越来越紧密。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老龄化带来大量的心、脑血管与骨关节疾病康复就医需求,温岭对康复治疗的需求激增。随之而来的问题是三级医院人满为患,康复床位一床难求,而非三级医院力量薄弱,百姓的认可度低。

       针对当地百姓康复需求及基层医院实际,在医院支持下,饶高峰对学科进行了发展建设目标定位,推进学科“1+x”模式,打造康复特色医联体系,即以本部为康复特色为医共体龙头,在温西住院分部、市惠民分院、坞根卫生院、箬横中心卫生院开设康复特色专科或康复服务点,以此为基础分别开展骨科疼痛、神经、老年病、心肺康复、智能康养等特色康复,并进入社区推进居家康复,让康复人才与康复资源双下沉,打造康复特色医联体,从而提升基层康复医疗服务能力与群众就医满意度,实现了疾病分期康复分级化、康复治疗同质化,康复双向转诊常规化、资源利用互补化。

       自从三级康复诊疗模式开启后,让不少患者受益。金阿婆因为中风后住在康复科做康复治疗。随着病情的稳定,金阿婆可以转到离家更近的惠民分院做二级康复,这对于家住市区三星小区的金阿婆女儿来说,也是另一个好消息,仅仅一个红绿灯的距离,让日常的照护方便了很多。

       离家近了,医护人员的同质化医疗不变,收费也更低了。“惠民分院会对持有残疾证的患者免费医疗,另外对普通的患者来说,这里的诊疗费也比医院本部低不少,除此以外,对部分患者而言,居家康复也带去了诸多便捷,群众好评度不断增加。”饶高峰表示。

带领团队不断改良技术、发明专利,推行康复人性化服务,患者评价高

       近日,康复医学科还在饶高峰的指导下研制出“可调式治疗台”,即在为患者治疗过程中,让康复训练达到高效和实用。而这些发明只是科室众多发明里的“冰山一角”。

       为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在饶高峰带领下,康复医学科在治疗过程中一直不断改良并研究出辅助康复的新器械与新技术,科室也主导了当地康复新技术新项目的应用与推广,如简易膀胱容量测定、强制性运动疗法,肉毒素注射技术、绳带疗法、中枢整合技术,步态分析与训练、表面肌电的应用、肌骨B超介入治疗、射频消融、椎间孔镜微创技术、康复生物工程等率先开展。

        “我们康复病人治疗目标是促进患者躯体、心理、生活、社会功能全面的恢复,使其回归家庭,返回社会。”饶高峰说,康复治疗体现综合的技能和服务要求。作为康复工作者,应该更多地为患者着想,与患者沟通,用热情去化解患者的痛苦,用实用的技术改善患者的功能。与患者交流中,饶高峰总是面带微笑、态度和蔼,耐心地为患者讲解病情,不断鼓励患者,帮助他们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患者康复后需要咨询的,他还会把自己的电话号码告诉患者,方便患者在后续康复方面有疑问时,能够及时与自己联系,可以第一时间给他们予解答指导康复。

       饶高峰不单单身体力行,还经常告诉年轻医、护、治团队,作为康复工作者,对患者我们要有爱心和责任心,患者的事,再小的都是大事,为患者提供人性化康复服务,是我们应该具备的医德。

       因为先进的康复治疗技术和优质的人性化康复服务,让康复医学科的口碑在本地区口口相传,很多温岭周边县市慕名而来的患者越来越多。据统计,每天康复医学科接受康复治疗130多人次,病区床位使用率达100%以上。

患者为饶高峰及团队送上锦旗

个人简介

       饶高峰,主任医师,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内科一支部书记,兼市惠民医院院长,温岭市重点学科带头人。现任中国卫生信息与健康医疗大数据学会智慧医养护专委会常委、中国康复医学会创伤康复分会委员,中国残疾人协会神经康复委员会委员,浙江省医学会物理与康复医学分会委员,省医师协会康复医师分会委员,省康复医学会理事,省中西医结合康复专业委员,台州市医学会康复医学分会副主委,台州医学会老年医学学组副组长,温岭市学会康复医学学组组长。长期从事康复临床一线工作,曾在江苏省人民医院康复进修,并赴台湾彰化基督教医院康复医学学习交流。主持省卫生厅级科技课题2项、吴阶平卫生科研基金项目1项,省继教项目2项,市级课题3项,在省级以上杂志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SCI论文3篇,获市科技成果奖3项,国家专利1项,参编著作3部,先后获浙江省康复医学会及温岭市优秀科技工作者,是医院领军人才培养对象,被评为医院优秀共产党员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先进个人等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