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跌倒药物 | 药物种类 | 常见副作用 | 跌倒高风险说明 |
利尿剂 | 袢利尿剂:呋塞米、托拉塞米、布美他尼 | 1.水电解质紊乱:低钾、低钠、低钙等,出现口渴、乏力、心律失常等;保钾利尿剂会出现高钾血症;托伐普坦会出现高钠血症 2.高尿酸血症 3.低血压和肝、肾功能恶化 4.消化道反应 | 1. 服用利尿剂后容易尿急下床 2. 利尿剂往往引起血压的变化,老年人在利尿后容易血容量不足,体位性低血压或血压下降,可出现头晕眼花 3.足剂量、长疗程服用利尿剂时容易发生低钾和低钠的情况,出现乏力、倦怠、嗜睡,且低钠血症与增加跌倒风险相关 |
噻嗪类利尿剂:氢氯噻嗪 | |||
保钾利尿药:氨苯蝶啶、螺内酯 | |||
渗透性的利尿药:甘露醇、山梨醇 | |||
血管加压素v2受体拮抗剂:托伐普坦 | |||
降压药 | 钙拮抗剂(CCB):氨氯地平、异博定、硝苯地平、尼卡地平等 | CCB可出现头痛、面部潮红、踝部水肿、牙龈增生、便秘等 | 降压药可能会引起直立性低血压、平衡和步态障碍、头晕、乏力等,从而增加老年人的跌倒风险 |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培哚普利、贝那普利、卡托普利等 | ACEI、ARB、ARNI可出现血钾增高、肾功能恶化、血管性水肿等,ACEI可出现干咳 | ||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氯沙坦、缬沙坦等 | |||
α受体阻滞剂:派唑嗪、酚妥拉明、乌拉地尔等 | α受体阻滞剂可出现胃肠道症状、心动过速等 | ||
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索他洛尔、拉贝洛尔等 | β受体拮抗剂、维拉帕米、地尔硫䓬可出现心动过缓或房室传导阻滞,β受体拮抗剂还可出现四肢无力或乏力 | ||
直接血管扩张药物:硝酸甘油、硝普钠等 | 硝普钠可出现硫氰酸盐过量如运动失调、谵妄、恶心呕吐等,中毒可出现反射消失、昏迷、皮肤粉红色、呼吸浅、瞳孔散大等;可出现皮肤光敏感出现皮肤石板蓝样色素沉着 | ||
交感神经抑制剂:可乐定、利血平等 | 交感神经抑制剂可出现口干、头晕、抑郁、夜尿多、失眠等 | ||
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ARNI):沙库巴曲缬沙坦(诺欣妥、新活素) | 低血压、体位性低血压 | ||
催眠镇静药 | 1. 苯二氮卓类:地西泮、氯硝西泮片、艾司唑仑、阿普唑仑、咪达唑仑等 | 常见头晕、嗜睡、乏力、精神不振及定向障碍等 | 催眠镇静药可能会引起头晕、嗜睡、乏力、精神不振及定向障碍等,从而增加患者的跌倒风险。 |
2. 巴比妥类:苯巴比妥等 | |||
3. 其他镇静催眠药:佐匹克隆、水合氯醛等 | |||
泻药 | 1. 渗透性泻药:硫酸镁、乳果糖、甘露醇、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聚乙二醇4000散等 | 1. 恶心、呕吐、腹胀、腹痛、严重腹泻等消化道反应; 2. 脱水、电解质紊乱等 | 1. 使用泻药后,患者可因大便次数多而急,反复下床如厕; 2. 部分病人用药后可能会出现因脱水、电解质紊乱等导致头晕、乏力、倦怠等症状,从而增加患者的跌倒风险。 |
2. 刺激性泻药:酚酞 | |||
3. 润滑性泻药:甘油、液体石蜡等 | |||
麻醉药品(自控镇痛PCA和阿片药类) | 1.口服:磷酸可待因片、盐酸吗啡片、硫酸吗啡缓释片、盐酸羟考酮缓释片 | 常见镇静、低血压等 | 麻醉药品可能会引起嗜睡、呼吸抑制等,从而增加患者的跌倒风险。 |
2.注射剂:枸橼酸舒芬太尼注射液、盐酸布桂嗪注射液、盐酸吗啡注射液、盐酸派替啶注射液 | |||
3.贴剂:芬太尼透皮贴剂 | |||
精神药品 | 1.精一类药品:盐酸氯胺酮注射液 | 常见镇静、头晕、嗜睡、乏力、精神不振及定向障碍等 | 催眠镇静药可能会引起头晕、嗜睡、乏力、精神不振及定向障碍等,从而增加患者的跌倒风险。 |
2.精二类药品: 1).口服:阿普唑仑片、艾司唑仑片、苯巴比妥片、地西泮片、氯硝西泮片、盐酸曲马多缓释片、氨酚羟考酮片 2).注射剂:地西泮注射液、盐酸咪达唑仑注射液、注射用苯巴比妥钠、盐酸曲马多注射液、地佐辛注射液等 3). 贴剂:丁丙诺啡透皮贴剂 | |||
抗惊厥药品 | 1.苯二氮卓类:地西泮、氯硝西泮片、艾司唑仑、阿普唑仑、咪达唑仑等 | 常见头晕、嗜睡、乏力、精神不振及定向障碍等 | 抗惊厥药可能会引起头晕、嗜睡、乏力、精神不振及定向障碍等,从而增加患者的跌倒风险。 |
2.巴比妥类:苯巴比妥等 | |||
3.其他抗惊厥药物:硫酸美注射液、水合氯醛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