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健康日历】世界防治糖尿病日:养成好习惯帮你远离“甜蜜”的伤害

作者: 图/温岭融媒体中心 来源: 发布时间: 2024-11-15 00:00:00

我是你们的健康小卫士温小益。

跟我一起翻开这本健康日历,

我会用最简单、最有趣的方式告诉你们

如何吃得更健康、

动得更科学、

心情更愉快!


图片

2024年11月14日是世界防治糖尿病日,今年的主题是“糖尿病与幸福感”,倡导将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作为糖尿病健康服务的核心,促进患者享有健康生活。糖尿病严重损害身体健康,让我们了解什么是糖尿病,学会如何预防,拥有健康体魄,提升幸福指数,实现幸福生活。



1


什么是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其特征是体内血糖水平异常升高,这通常源于胰岛素分泌不足胰岛素利用效率低下。一般来说,空腹血糖≥7.0mmol/L餐后两小时血糖≥11.1mmol/L基本可诊断为糖尿病。根据病因和临床表现,糖尿病主要分为四大类型


1型糖尿病

多发于青少年,由于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需要终身注射胰岛素来控制血糖水平。


2型糖尿病

是临床最常见的类型,主要是由于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不足所致,可以通过改善生活方式,必要时口服降糖药物、注射胰岛素等方法来控制血糖水平。


妊娠期糖尿病

是指在妊娠期间发生的糖尿病,需要进行干预和血糖监测,降低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


特殊类型糖尿病

目前特殊类型糖尿病分为8类,包括胰岛B细胞功能遗传性缺陷、胰岛素作用遗传性缺陷、胰腺外分泌疾病、内分泌疾病、药物或化学品、感染、免疫介导糖尿病及糖尿病相关的遗传性综合征。


糖尿病的发病机理复杂,涉及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以及不良生活方式的共同作用。若血糖长期得不到有效控制,患者将面临心脏病、中风、肾衰竭、视力丧失乃至截肢等一系列严重并发症的风险。


2


糖尿病有什么特征?


糖尿病的典型临床表现为“三多一少”,即多饮、多尿、多食和体重下降。多见于血糖明显升高、且持续一段时间后。


● 多饮:常感觉口渴,频繁排尿导致体液不足,从而引起脱水;

● 多食:容易感觉饥饿,这是由于很多供能物质通过尿液丢失,机体处于能量缺乏状态;

● 多尿:尤其是夜尿增多,严重者半小时排尿一次;

● 体重下降:体重下降较快,严重时会明显消瘦,一个月内体重会下降超过4公斤。


除了以上典型症状,还存在皮肤感染、乏力、视力变化等症状和临床表现,但很多早期患者常常没有任何症状或者症状较轻。


3


糖尿病高危人群


以下是糖尿病高危人群:

● 超重与肥胖者(BMI(体质指数)=体重(kg)/身高(m)²。通常,当24≤BMI<28,为超重;当BMI≥28,为肥胖)。

● 患有高血压的人群。

● 血脂异常者。

● 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

● 曾患妊娠糖尿病的妇女。

● 有生育过巨大儿(出生体重≥4Kg)的经历。


另外,6.1 mmol/L≤空腹血糖值<7.0 mmol/L,或7.8 mmol/L≤糖负荷2小时血糖值<11.1 mmol/L,被认为是糖调节受损,即糖尿病前期。这部分人群属于糖尿病的极高危人群,需要特别注意预防和监测。


4


糖尿病应当如何防治?


1

合理膳食,规律饮食

①限制摄入食物总热量的前提下,进行高纤维素、低脂饮食。提倡摄入较粗制米、面和杂粮、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油,忌食单糖及含单糖的各种糕点和饮料。

②少吃含胆固醇较多的蛋白质,可通过吃鱼、瘦肉、鸡蛋等以保证必须氨基酸的需要。食用绿色蔬菜和水果,如番茄、黄瓜、猕猴桃等。

③饮食定时定量,忌暴食暴饮,多饮水。


2

调整休息和活动

①注意卧床休息,减少人群聚集,减少感染发生。

②做轻度体力活动,如散步、购物、娱乐等。

③可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如散步、打太极拳等,避免空腹活动。

④保持情绪稳定,注意心理疏导。


3

生活规律

①禁烟酒。

②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皮肤、口腔清洁。

③做好足部护理,鞋袜要合适,不可太紧,以防足部损伤。

④预防各种感染,若发现感染,如皮肤疖、足部溃疡等,要及时治疗。


4

学会测尿糖及注射胰岛素的方法

①注射胰岛素时剂量要准确、部位要正确。

②原包装的胰岛素要冷藏,可放在冰箱中,但要避免冷冻。已开封使用的胰岛素可在常温下放置一个月,注意有效期。

③胰岛素要在饭前30分钟注射,注射后30 分钟要进食,以预防低血糖反应。


5

正确响应症状

在口服降糖药或注射胰岛素后一旦出现头晕、饥饿、心慌,手抖、乏力、出冷汗等不适时可进食饼干或少许糖水,如症状无缓解,要急送医院诊治。


6

谨遵医嘱,及时检测

听取专科医师的指导,定期门诊随访,每两周一次门诊,每周至少一次血糖检测。


糖尿病引发的并发症

波及心血管、眼睛、肾脏等

轻则影响生活质量

严重则威胁生命安全

从现在起,践行健康生活方式

积极防治糖尿病

捍卫自己和家人的身体健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