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助育家风】淳厚家风,杏林飘香——记中医之家的风彩

作者: 内容提供/林赛君 图/千库网 来源: 发布时间: 2024-06-14 00:00:00

郑君渭,女,1977年3月出生,浙江中医药大学本科毕业,1999年参加工作,现为温岭第一人民医院滨海新城院区中医科、针灸推拿科主任,副主任中医师。为台州市第二轮“211人才工程”第三层次培养人才,台州市农村中青年中医骨干,浙江省农村中青年中医骨干,温岭市中医学会理事,王立新台州市名医工作室成员,2023年被评为温岭市名中医。

一走进滨海院区门诊二楼国医馆,就能看到郑君渭医生忙碌的身影。她一边给病人把脉,一边耐心、细致的询问患者的感受,就算是已经过了下班时间,依然能看到她忙碌在工作岗位上。她说,一个好的医生只有德艺双馨才能有能力解除患者苦痛,技术的提高来自于临床的经验和刻苦的钻研,而对待患者的态度如沐春风才能最大限度的抚平他们的疼痛。

在长期的门诊工作中,郑君渭以“医者仁心”要求自己,在接诊病人的时候总是不厌其烦。门诊有很多上了年纪的病人,帮助患者查体或者脱袜子,她从不嫌弃,有时只是前来咨询,她总是耐心解释,使群众满意而归。对于有需要的患者,她还将自己的名片发给患者,便于联系。

郑君渭认真钻研业务,专业知识扎实,善长中医辩证论治,活用经方治疗疾病,同时善于运用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的理论指导临床。她注重整体调节,认为用药要与环境、季节的变化相应。特别是对消化道疾病、呼吸道疾病、中风康复等均有独到的见解,并取得良好的疗效,开展冬病夏治、冬病冬治,小儿生长贴、小儿穴位贴敷等中医特色疗法,深受周边患者尊敬和好评。

出生于中医之家,郑君渭坦言,对她影响较大的是父母,尤其是父亲郑念理。郑念理是一名资深中医师,在温岭市第四人民医院(现滨海院区)工作30年,每天都有很多病人慕名而来,在松门、石塘区颇有名气。退休后又被医院返聘5年。

1980年,父亲郑念理参加国家的招贤考试,获得了台州地区第二名,分配到了温岭市中医院工作,主动请调回家乡松门医院从事中医工作,帮忙发展中医和建设中药房。作为副主任中医师,他善长中医内科、针灸,在中医儿科、中医妇科都有其独到之处。特别是对消化道疾病、心血管疾病、呼吸道疾病、内分必系统、中风后遗症康复等有独到的见解,并取得良好的疗效。

郑念理总是替患者着想,为患者开价格低,药效好的药。父亲从小教导她们姐妹要“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并“诸葛诫子篇”挂在客厅的墙上,来教育警醒女儿、外孙们。他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坚持亲自操作,认真为群众服务,每天上班就忙忙碌碌没有歇息,把治愈病人当作自己最大的快乐,患者们都充分接受他、信任他。

在父亲的影响下下,姐姐成为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医生,在岗位上任劳任怨,兢兢业业,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郑君渭经常参加医院、社会慈善机构、名医工作室组织的各种义诊和健康讲痤,免费为温岭市益善好人服务中心进行健康讲座和义诊活动,深得好评,她组织和开展冬病夏治节、膏方节等,让更多的患者受益。

郑君渭的母亲是传统的家庭妇女,勤劳善良,在家相父教子,照顾一家人的饮食起居。祖母年迈后,在一次意外的情况下,摔断了腿,开始卧床不起,父亲不放心其他兄弟照顾,把祖母接到身边,和母亲一起照顾。每天帮祖母翻身、擦身体,换药等,尽心尽力地照顾祖母的生活起居,直到祖母去世。

郑君渭的好家风对外来女婿影响也颇深,在良好的家庭氛围的影响下,对待长辈孝顺尊敬,用爱和教育对待自己的子女,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任劳任怨,恪尽职守,与同事和邻居和睦相处。

如今,郑君渭的儿子受母亲影响,就读了医学院校,选择了中医专业,目前就读于广西中医药大学中医专业。郑君渭一家恪守“医者仁心、大医精诚”的医德医训,又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等优秀的家风家训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