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6岁的王大妈,长期患有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和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CLBBB),药物治疗已无法有效缓解其心衰症状。频繁的住院、日益恶化的病情,让她的生活质量大打折扣。然而,在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王大妈迎来了生命的转机。
1月12日上午,王大妈成为该院首例接受左束支起搏(LBBP)疗法联合心脏再同步化治疗除颤器植入术(CRT-D)的患者。这例手术的成功,标志着该院在心衰介入诊疗水平迈上新台阶,实现了在心脏再同步心律转复除颤治疗领域的升级再突破。
心力衰竭作为高发的心血管疾病,对患者生命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尤其在老龄化日益加剧的当下,心衰的发病率不断攀升,五年存活率仅约50%。
对于许多像王大妈这样的患者来说,传统的药物治疗已无法满足治疗需求,心脏功能的持续恶化甚至可能加速死亡。
这时,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显得尤为重要。作为目前最有效的器械疗法之一,CRT能够显著改善心衰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降低死亡率和猝死风险。
而此次手术中所采用的LBBP疗法,更是国际上先进的起搏技术,能够纠正CLBBB,使左心室实现同步收缩,从而进一步恢复心功能。
经过心血管内科王齐增、范云操团队的仔细研究和评估,与其家人商量后,决定为王大妈开展CRT-D植入技术。
手术历经两个小时,过程紧张而有序,最终顺利完成。术后,王大妈的情况显著改善,起搏器工作正常,心电图显示CLBBB得到了完全纠正,左心脏射血分数(EF)从术前的33%恢复到术后的43%,心脏缩小,心功能和症状较术前有了明显的改善。
心血管内科主任王齐增主任医师表示,此次手术的成功得益于团队的紧密合作和精湛技艺。CRT-D结合了CRT和ICD的双重功能,既能够改善心衰症状,又能够防止恶性心律失常导致的猝死。而LBBP技术的应用,更是为心衰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目前,该科针对术后患者还开展了心脏康复项目。心脏康复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包括运动训练、心理支持、营养指导和药物治疗等多个方面。
通过科学的心脏康复计划,可以帮助患者逐步恢复体力,提高心脏功能,减少再次住院的风险,并提升整体生活质量。对于像王大妈这样的心衰患者来说,心脏康复更是一项长期而关键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