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患者徐某由于上腹部腹胀,到我院做胃镜检查,检查发现,胃窦隆起性病变,病理切片显示“胃窦粘膜中度慢性浅表性炎伴部分腺上皮中—重度异型增生”,需内镜或外科手术局部切除。
据消化内科王国平医生介绍,内镜治疗即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该技术是一种高精尖的治疗早期胃癌的技术,主要用于切除病变范围超过2cm,病理为高中分化肿瘤、浸润深度不超过粘膜下层且无淋巴结转移的早期消化道癌症患者。“该技术的优点在于,患者不用开腹,创口较小,并能较完整地保留生理通道,这有利于患者保持体力,术后恢复健康,过正常人的生活。”
在听取两种治疗方法的利弊后,患者选择了“内镜黏膜下剥离术”。10月16日,在麻醉科郑燕国副主任医师做好全麻后,王国平等消化内科医生在内镜中心为患者做了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手术仅花了1个小时,医生就顺利将患者直径为2.5cm的病变部位的黏膜剥离下来。24小时后,患者就可以进食流食。
王国平介绍说,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早期消化道肿瘤效果可与根治性外科胃切除术媲美。而对于大于2厘米的早期消化道肿瘤则一般采用内镜下黏膜下切除术,可一次性完整切除病变,切除深度可包括黏膜全层、黏膜肌层及大部分黏膜下层,可明显降低肿瘤的残留与复发率,现在已经被列为一种治疗早期消化道肿瘤的新手段。据悉,此次内镜下黏膜剥离术的成功开展在我市尚属首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