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资讯

看看你的胃生病了吗?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 2017-04-10 13:40:51

  据有关数据统计,胃病在人群中的高发率达80%。为了提高人们对胃的关爱、增强对胃病的预防能力,国际自然医学和养生工程研究会、世界健康管理联盟将4月9日定为“国际护胃日”。

  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是否真正了解自己的胃的健康呢?又是什么会导致胃癌的发生?如何做到胃病的防治?市一院消化内科主任颜海帆做出如下的解答。

  消化不良症状不等同于胃病严重度,早期胃癌大多无症状

   “胃病是常见疾病,但一般胃部不舒服,多半是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表现,”颜主任介绍道,“消化不良症状常见的如上腹胀、早饱、饥饿不适、烧灼感、嗳气等,这些患者感到胃不舒服,可能就认为胃部病变严重,但通过胃镜检查后发现胃粘膜基本正常,病变挺轻。相反,有些患者平时没有任何不舒服症状,消化良好,但一时间就出现大出血、穿孔甚至癌变等严重病情,实际上他们的病变早已发生,只是无自觉症状,出现严重并发症后才知晓。”

  因此,单从消化症状来感知,是无法正确判断胃部健康的。同样道理,胃癌在早期也是大多无症状的。

  胃癌是长期慢性胃病发展的结果

   “胃癌的发生机制中,后天环境因素是主要的,先天遗传因素仅占很小一部分,” 颜主任说道,“长期的幽门螺杆菌感染、不良饮食等原因,会对胃粘膜带来长期慢性的损害,严重的甚至出现癌变。90%的胃癌是通过慢性胃炎、粘膜萎缩、肠化生、异型增生的途径逐步发展来的,过程一般需要二三十年以上的时间。随着年龄增长,到了40岁后,胃癌的发生率明显增加。”

  因此,胃癌可以看作是长期胃病的迁延的结果,控制了慢性胃病也就控制了胃癌的发生。

  胃病早治早治,胃癌可防可控

  “胃病的防治首先从预防做起,避免不规律不节制、刺激性、腌熏煎烤炸、高盐、重度烟酒等不良饮食习惯,避免胃损害药物、反复长期感染等因素,因此也就避免了慢性胃损害并减少继发癌变的可能。”颜主任说,“不管是普通的良性胃部病疾还是胃癌,开始很可能是无症状的,更早的发现和诊断胃病尤为重要。” “

  “胃的检查方法可分为无创和有创,前者包括通过呼气试验、血化验检等方法推断是否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活动性胃炎、萎缩肠化等情况,后者即胃镜,是诊断胃病最准确的方法。”颜主任强调,“胃镜检查并不可怕,普通胃镜可通过呼吸配合、咽部局部麻醉减少不适反应,也可选择无痛胃镜在睡梦中完成胃镜检查。最近我院引进了最先进的超细胃镜,能更大程度地降低检查的不适。”

  颜主任最后解答,“有了预防和早期准确的诊断,再予及时治疗干预,也就有了胃病胃癌良好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