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资讯

温岭一院完成温岭地区首例烟雾病颅内外动脉血管搭桥术

作者: 文/ 王凌云 图/ 神经外科二病区、王超美 来源: 发布时间: 2019-04-30 08:43:17

       近日,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二病区成功完成医院首例烟雾病颅内外动脉血管搭桥术,患者手术顺利,术后1周康复出院。这也是该项技术在温岭地区的首次开展。

病情回顾

       据介绍,患者林女士今年44岁,去年11月因“脑室出血”被送到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该女士患有烟雾病(Moyamoya病),10年前就有脑室出血史,曾做过脑室穿刺外引流手术。“烟雾病”如不及时治疗,会导致反复脑出血,威胁生命。

       根据患者病情,在颅内出血稳定后,本月,医院神经外科二病区邵波主任医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王林主任医师指导下,为林女士完成了首例烟雾病颅内外动脉血管搭桥术。

脑血管烟雾病危害不容小觑

  烟雾病是一种病因不明的、以双侧颈内动脉末端及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起始部慢性进行性狭窄或闭塞为特征,并继发颅底异常血管网形成的一种脑血管疾病。因脑血管造影时呈现许多密集成堆的小血管影,似吸烟时吐出的烟雾,故名“烟雾病”。

  烟雾病能给病人带来很大的损害,有些病人会出现头痛反复发作,还有些病人出现反复的头晕、恶心,严重的还会出现晕厥,部分病人因脑缺血或脑溢血等症状就诊,严重的还会致命。

统计资料显示,该病女性多发,有两个发病高峰年龄分别是5-9岁和30-40岁。烟雾病的发病原因至今尚不十分清楚,大多数学者认为这是一组后天发生的闭塞性脑血管病,可能与变态反应性脑血管炎有关。

颅内外血管搭桥术有效治疗脑血管病

       对烟雾病目前尚无确切有效的药物,颅内外血管重建手术是烟雾病和烟雾综合征的主要治疗方法,可有效防治缺血性卒中。近年来,其降低出血风险的疗效也逐渐得到证实。

       颅内外血管重建手术就是把颅外能够供应到头皮的血管通过显微吻合技术与颅内血管相通,让颅内的血管血流增多,从而增加颅内血液供应,这样能有效地缓解烟雾病病人的症状,降低致残和致死的数量。但是该手术受器械和影像学检查手段的限制,以及手术技术、手术适应症选择等诸多因素影响,极易出现吻合口狭窄闭塞和术后出血等并发症,目前仅国内大型脑血管病中心常规开展。

       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引进了最先进的Carl Zeiss Pentero900手术显微镜,可行ICG术中荧光造影,常规开展颅内动脉瘤夹闭手术和神经系统肿瘤显微外科手术,并派专人至上级医院学习血管吻合技术,同时影像科的多排螺旋CT和DSA可完成脑血管造影,为开展颅内外血管搭桥术创造了条件。

颅内外血管搭桥术的应用领域

  目前颅内外血管搭桥术主要应用于以下领域:

  第一、烟雾病。主要采用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分支的搭桥,在直接吻合血管的同时,辅以颞肌贴敷等间接血管吻合手段。通过术后的随访发现,吻合血管通畅高,并促进了间接吻合支的形成,大大改善了脑组织血供,减少了烟雾样血管的出血。烟雾病儿童因脑血流动力学的改善和脑代谢的改进,扭转了神经功能障碍,促进了智力发育,阻止了缺血和出血的发生,减少了癫痫发作,促进了运动障碍的和恢复。在成人烟雾病患者,大大改善了脑血流和脑代谢,减少了脑卒中和脑出血的发生,改善了肢体获得障碍。

       第二、颅内复杂动脉瘤和颅底肿瘤。目前在国内外神经外科专业,颅内外搭桥术是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和颅底肿瘤的重要手段。在治疗复杂的颅内动脉瘤和颅底肿瘤需要阻断和牺牲载瘤的脑重要供血动脉时,颅内外血管搭桥手术能有效地防止脑缺血所致的神经功能障碍。

专家简介

       中共党员,神经外科主任医师。浙江省医坛新秀,长期从事神经外科临床工作,温州医科大学兼职讲师,浙江省台州市21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员,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外科分会青年委员,浙江省台州市医学会卫生法学和医学伦理学组委员,台州市金涌名医工作室成员,温岭市滕灵方名医工作室成员。

       长期从事神经外科临床工作,对重型颅脑外伤、脑血管病以及颅脑脊髓肿瘤有丰富的诊治经验。在本地区率先开展显微神经外科工作尤其是颅内动脉瘤的手术治疗。以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SCI 2篇,中华级论著1篇;参与主编《现代脑血管病理论与综合治疗》;主持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计划和浙江省中医药科技计划项目各1项,市级课题多项,获台州市科技进步奖1项,温岭市科技进步奖2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