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资讯

做了这么多,为啥还是失眠?

作者: 王琳琳 来源: 发布时间: 2019-02-22 09:10:16

       可能每个人一生中都会有失眠的现象,偶尔一个晚上睡不着,没关系,但是如果调整不好,持续失眠,就要出问题了,因为你得了“失眠症”。失眠的痛苦相信就算你没经历过也该听说过,头痛,焦虑,心烦气躁......在床上不停的烙煎饼一样翻滚着......有时恨不得能像武侠小说一样出现个人对着我的脖子一手刀下去劈晕了最好......也许你会说,为了能够睡着觉,你做了很多,像“睡够8小时”、“提前上床睡觉”、“中午补觉”、“睡前活动”、“睡前喝酒”、“坚持服用安眠药”等等。但为什么还是失眠?也许你的观念和做法,从一开始就是错误的。下面让我们来看看这些常见的关于睡眠的错误观念吧。

错误1:一定要睡够8小时才可以

每个人对睡眠的需求量是不一样的。根据国际卫生组织(WHO)公布的数据,一生中平均睡眠时间在6~7.25小时/天的人群最为健康、平均寿命最长。睡眠需求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是不同的。

✿婴幼儿时期:12~20小时/天

✿儿童期:10~12小时/天

✿青春期以后:8~10小时/天

✿青中年期:6~8小时/天

✿老年期以后:6小时以下/天

一年四季中,我们的睡眠量也是有轻微波动的。中国俗语:“春困秋乏,睡不醒的腊十八”,可见冬春季节是人体睡眠需求较多的时间。秋冬季节,日照时间缩短。而人体在黑暗和寒冷的环境中容易睡眠。反之燥热的夏季,日照时间延长,晚上睡眠的时间也会相应的缩短,这就需要中午打个盹补一觉。一个正常人的睡眠时间是随着季节变化、年龄变化而波动的,千万不要觉得只有睡够8小时才算是正常的,更不要为了追求8小时睡眠时间而口服药物。

错误2:昨晚缺觉,今天弥补

有时候我们会因为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原因,偶尔出现一个晚上睡不好觉,这其实是很正常的事情。如果发生这样的事情不要过度紧张,也不要刻意的在第二天弥补,比如有意增加午觉时间,或者刻意在晚上提前上床睡觉,其实都没必要。人体是可以自我调节维持平衡的,我们不会因为一个晚上缺觉而“崩溃”。缺觉以后只要保持平日的生活作息,我们的身体会慢慢恢复睡眠的需求。相反的,如果我们为了缺觉而特意弥补,反倒会破坏身体内在的平衡调节机制,造成恢复睡眠需求的动力不足,最终反而更加不能入睡。

错误3:睡前跑一跑,累点能睡好

体力活动确实有助于睡眠,但活动的时间却很有讲究。中午之前的运动有助于促进睡眠,但下午3点以后高强度的活动(包括体力活动和脑力活动)却会升高中枢体温,加快呼吸心跳,不利于进入睡眠。所以,有入睡困难问题的人,不主张在晚上安排高强度活动。

错误4:睡前泡澡助睡眠

晚上泡澡水温不宜太高,泡澡和睡眠适当留有间隙。你或许会有这样的经验,泡完热水澡以后昏昏沉沉入睡了,但半夜睡不踏实,会反复醒转。这其实正是升高了的中枢体温在作祟,跟体力活动是一样的性质。

错误5:睡前饮酒助睡眠

喜欢借酒精作用帮助入睡的人不少,他们觉得饮酒可以改善睡眠,但其实对失眠症患者并不主张睡前饮酒。和睡前运动,睡前泡热水澡的作用类似,酒精会造成中枢体温升高,加快心率呼吸和身体的代谢率,这些改变都是不利于睡眠的连续性的。借助酒精或许入睡会快一些,但睡眠会变浅,变得断断续续,累计睡眠时间会缩短。

错误6:不关电视睡得香

我知道有相当一部分人喜欢躺在床上看电视,有时候看着看着就睡着了,一整个晚上都不关电视。卧床看电视助眠无疑是破坏床-睡眠之间和谐联系的因素。千百年来,人类形成在黑暗中睡眠的习惯。当人体处于光照环境中时,光线刺激人体分泌促进睡眠的重要物质---褪黑素。而研究表明:上午接受光照有利于促进夜间睡眠,而傍晚/夜间的光照则会妨碍入睡。睡前看电视还会造成卧室的光线污染。夜间长时间看电视、晚上不关灯睡觉、晚餐后长时间看电脑/手机等屏幕,都会因夜间光线的污染而破坏褪黑素系统,妨碍睡眠。

错误7:过度关注睡眠反倒睡不着

有些失眠的患者全部的生活重心都围绕在睡眠上,整天想着睡觉的问题,白天大量时间思考睡眠,晚饭后做各种功课促进睡眠,常常到了黄昏就开始担心晚上睡不好,心神不宁,无形中把自己放在一个高度警觉的状态中。要知道睡眠是一个很自然的过程,正常人入睡都是在不知不觉中发生。对于睡眠的过度关注是引起失眠的重要原因。过度关注睡眠,导致躺到床上后各种感官系统高度忙碌,对于环境中的细微响动随时捕捉,不自觉地反复判断自己有没有睡着,仿佛一个全副武装的哨兵在观察有没有敌情。如果你正处在这种状态,请一定要放下这份担心,心境坦然、淡然才是启动睡眠的正确姿势。

错误8:安眠药副作用大,不能吃

有些人觉得安眠药对身体不好,实在熬到后半夜受不了了才会吃安眠药。也有些人觉得褪黑素才是没有副作用的,毕竟人体自身就会分泌褪黑素促进睡眠,为了不吃安眠药而改吃褪黑素,其实并不明智。虽然褪黑素是人体能生成的物质,但如果长期靠外界补充,尤其使用时间不当,反倒会导致 自身分泌的褪黑素减少,加重失眠,适得其反。安眠药有很多种类,好坏不能一概而论。安眠药的使用时间很有讲究,入睡困难者应该有计划地睡前服药,午夜早醒者推荐醒后服用短效安眠药物。熬到后半夜才吃药并不能减少药物的副作用,反倒加重睡前焦虑,拖延了病情。

错误9:离了安眠药肯定睡不着

跟前面一种情况刚好相反,这类人群对于安眠药有一定的心理依赖,觉得不吃安眠药就睡不着觉,对于依靠自身入睡没有信心,同时这类人也是饱受失眠痛苦的人群,他们恐惧于失眠给身体带来的伤害,更加倾向于依靠药物来改善睡眠。

失眠好比感冒,总有重的时候和好的时候。没有人会因为容易感冒而天天服用感冒药,同样,也不要因为容易失眠而不敢尝试停药。一般来说,短期失眠,身体的不适感比较严重;而慢性失眠身体会有一定的适应能力,少睡一些反而不会有太大影响。反倒是无谓的担忧,造成各种身体不适。安眠药停药需要逐渐减量,长期使用者也无需天天坚持用药,有用药疑问的,不妨到专科门诊请医生制定合理的用药/停药方案。

错误10:睡不着更应该躺床上

当碰上入睡困难或者晚上醒来后再难以入睡的情况时,有些人的做法是躺在床上,努力尝试进入睡眠。

但其实,睡不着躺在床上,身体会不由自主地越来越紧张,大脑会不由自主地思考问题。入睡不是靠努力可以实现的,反倒是这种努力影响了睡眠。打个不恰当的比方,电脑死机的时候等待是无效的,不妨关机重新启动。睡不着,身体越来越热,辗转反侧,心跳呼吸加快,身上微微出汗,这些现象就好比死机发热的电脑。不妨先离开床,离开卧室,到别的房间冷静一下,喝些凉开水降降体温,等倦意上来了再回床上,效果更好。

 

本文改编自华山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于欢的文章《影响睡眠的10个错误观念,你中招了吗?》,如涉版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