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11日,一位50岁的患者颜某在我院成功接受气管支架置入术,重新获得了自由呼吸。
6个月前,颜某因患有咽喉癌在上级医院做了手术,并作了数次放疗和化疗。近一个月以来,他出现了阵发性的剧烈咳嗽,还胸闷气促。到我院就诊后,CT检查显示,他两肺吸入性肺炎,上纵膈结构不清,右侧局部胸膜增厚,住入了呼吸内科。
经过进一步检查,医生发现他的气管管腔被肿瘤浸润,浸润处长约有2厘米,最窄处只留下了直径3毫米的缝。“患者气管管腔被肿瘤组织堵塞,气喘、憋闷呼吸困难症状严重,这就是可能造成患者每咳一口痰就感觉经历一次生死的原因。”呼吸内科李相国副主任医师介绍说。
缓解患者颜某症状的最好办法就是置入气管支架。但由于颜某是气管切开患者,手术过程中无法接呼吸机,手术只能采用短效全身麻醉剂进行浅麻醉,让患者保持自主呼吸,加之患者还患有高血压,气管压迫面积较大,手术过程中有大出血和心脏骤停的风险。
经过周密研究和准备,3月11日下午,在麻醉科郑燕国副主任医师的精细麻醉和生命体征监测下,李相国带领治疗小组果断地在颜某气管狭窄处放置长30mm、直径16mm的订制支架。当支架放入气道的那一刻,颜某的呼吸立即变得平稳通畅了。
当颜某回到病房,他和家人都非常高兴,“平时呼吸很困难,稍微活动一下就透不过气来。现在好了,谢谢医生们!”颜某和家人对医生们的精湛技术称赞不已。
据李相国介绍,严重气管狭窄是一种极其危重的疾病,导致严重气管狭窄的多是恶性肿瘤、结核以及各种手术气管插管后引起的纤维组织增生等。气管狭窄病人常常伴有气促、胸闷、憋气等症状,严重的甚至有濒死的感觉。在严重气管狭窄情况下,外科手术及气管切开一般是首选治疗方法,但有些严重狭窄患者因不能耐受麻醉而不能进行外科手术治疗。对于气道下端的狭窄,气管切开也无能为力,这一类患者需要新的治疗方法。随着介入技术的发展及研究的深入,经支气管镜下气管支架置入术不仅能够在无创前提下,达到改善呼吸、延长生命的作用,更重要的是为延续患者的生命和后续的治疗赢得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