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呼吸内科的医生们帮我克服了顽疾,解除了病痛,你们一定要帮我好好谢谢他们。”昨天上午,住在呼吸内科的叶根土拿着锦旗送到文化传播中心,对呼吸内科医务人员的仁心负责表示万分感激。
家住城南的叶根土,今年62岁,近年来,因反复咳嗽咳痰折腾得够呛。六年前,叶根土由于受凉后,出现咳嗽咳痰症状,经治疗后,稍有缓解。但之后,每年冬春季节交替时,咳嗽咳痰又开始明显加重,每年持续近3个月。咳嗽、咳痰,挂针、吃药……治疗后好了,好了又复发,这样反反复复六年之久,花了万千元治疗费,病情却没有半点好转,严重时还影响到了日常生活。
半个月前,叶根土的咳嗽咳痰又开始了。“喉咙里就像有东西堵住一样,咳又咳不出,晚上都没法睡觉,只能坐着干咳,咳到后面,胸部发烫,整个人像窒息了一样,那种难受啊,真的要命,”叶根土告诉笔者。
5月18日,叶根土来到我院呼吸内科检查治疗,由于之前的治疗,叶根土心里已经蒙上了一层阴影,有点抵触,又十分想治疗好。呼吸内科李相国团队对病人经过详细的检查,确诊为“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经过住院抗感染、平喘等对症治疗,叶根土明显感觉好转。“住了一两天,这个喉咙里的石头像被拿掉一样,现在不那么咳了,晚上也能安稳睡觉了,这医生厉害,帮我把顽疾解决了,”叶根土激动地说到,“以前去其他地方看病,医生唠唠声,病又没看好。李相国团队好啊,不但把我的病看好了,在治疗中还慢慢跟我讲解,我就听得进去了。护士陈莉莉还倒茶给我喝,每天来嘘寒问暖的,跟是我的女儿一样。再过一两天,我就可以出院了。”
对于“顽疾”一说,李相国医生只是笑笑,“其实,这个病人的病情很简单,喘息型慢支,再加扁桃体发炎,对症治疗就可以了。最重要的是这个病人可能之前就医了很多次,情绪上有点抵触而已。”李相国一边看病历,一边告诉笔者,“有些时候,治病是医生的一部分,人文关怀更是医生的另外一部分。对于叶根土这个病人,我们对他进行了戒烟劝酒、注意保暖等健康宣教活动,传递人文关怀胜过了治疗。”
[医学人文] “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
——特鲁多医师的名言
“有时,去治愈”,说明了医生行医救人的天职,同时也表明了医学的局限性,人体是世界上最复杂和不确定的机器,医生不能治愈每一个病人,每一种疾病,但是这绝对不是说医生可以无所作为。也正如特鲁多医师曾说的:“医学关注的是在病痛中挣扎、最需要精神关怀和治疗的人,医疗技术自身的功能是有限的,需要沟通中体现的人文关怀去弥补……”而这种人文关怀其实就是医学人文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