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资讯

【母乳喂养周】邀您一起“喂”爱进行到底……

作者: 文/程晓 来源: 发布时间: 2022-08-12 15:39:56
每年的8月1日-7日为世界母乳喂养周。今年是第31个世界母乳喂养周,主题是“母乳喂养促进,健康教育先行”。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产科举办“海豚计划”之母乳喂养促进活动邀请准妈妈来参加。
 
活动时间:2022年8月7日(13:30-16:30)
 
活动地点: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3号楼8楼1号会议室(第二电梯厅上)
 
邀请对象:准妈妈(允许家属陪同)
 
活动丰富 奖品多多
 
快来扫描上面的二维码报名参加吧
 
 
接下来有请浙江省母乳喂养咨询师、产科主管护师程晓来为我们讲讲母乳喂养。
 
01
产后马上喂奶吗,还是需要请开奶师来先“开奶”后再喂奶?
不论妈妈是顺产或是剖宫产,只要身体允许,产后可以马上喂奶。
 
研究显示,宝宝的吸吮反射在出生一小时内最为强烈。大部分足月健康新生婴儿在出生20分钟左右会出现流口水、张大嘴、舔舌或嘴唇、寻找或爬行动作、咬手指等觅乳征象,这是新生婴儿想要吃奶的信号,当宝宝发出这些信号时,妈妈就可以开始尝试第一次母乳喂养了。
 
在产后第一小时,新生儿表现的本能反应能够帮助其主动找到母亲的乳房并吸吮乳头,同时产后第一小时的吸吮对泌乳II期及泌乳II期后的乳量有促进作用。一项针对于极低体重早产儿吸乳的研究表明,产后第一小时开始挤奶的母亲,比产后第6小时才开始挤奶的母亲,泌乳II期来临更早,产后7天与14天的产乳量更多(同时泌乳II期和乳量符合婴儿乳量需求)。也有研究表明,即使是剖宫产的母亲,第一小时进行肌肤接触、早吸吮时母亲后期奶量进展良好。
 
 
02
为什么要24小时母婴同室?
母婴同室是指除非有医学指征,产后妈妈应该与宝宝24小时在一起,每天分离的时间不应超过1小时。这种母婴同室的产后生活方式可以增加母子感情,促进妈妈乳汁分泌,还能方便妈妈观察到婴儿的需求及哺乳的信号,随时给宝宝喂奶,以便按需哺乳。母婴同室也有利于爸爸参与对妈妈和新生儿的照护,24小时的陪伴使爸爸较快进入父亲角色,增进亲子关系,减轻妈妈的育儿负担,促进家庭关系和谐。
 
 
03
看不到乳汁流出来,就是没有奶吗?
很多妈妈在宝宝出生后都担心宝宝吃不饱,尤其是妈妈“看不到自己的乳汁流出来”,更担心自己的奶水不够,实际上这种担心是没有必要的。
 
孕晚期时,母乳就已经开始制造并储存在妈妈的身体里,同时胎儿在孕晚期也有较多的能量储备,出生后头几天宝宝的母乳需求量不多。这时妈妈的产奶量和宝宝的需求量也是相匹配的:宝宝出生第一天的胃容量只有5-7毫升左右,初乳的量是足够满足宝宝的需求的;出生第三天,宝宝的胃容量逐渐增加到22-27毫升,妈妈的泌乳量也随之增加。此时宝宝频繁有效的吸吮是对乳房和乳头最有效的刺激,是增加乳汁分泌的最佳措施。在母乳喂养良好进行下,宝宝的大小便和体重也会出现相应的变化。
 
正常情况下,如果在出生前三天频繁地按需哺乳,就能让宝宝的吞咽和吸吮能力得到足够的练习,为之后的“下奶”做好准备,更好的促进乳汁量的增长,持续满足宝宝的生长发育需求。
 
 
04
当妈妈出现生理性胀奶时,应该怎么办?
在产后3-4天(泌乳II期),妈妈可能感觉到乳房充盈、发热、胀硬甚至疼痛,这是生理性胀奶的现象,大部分妈妈都会经历,通常在1-2天后可逐渐得到缓解。其发生率与产后头几天的母乳喂养管理相关,在产后头48小时,婴儿有更多的母乳喂养且母婴同室时,乳房肿胀的发生率则较少。
 
当出现这种情况时,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措施:
 
1、乳房肿胀不严重时,可以尝试哺乳前温热敷,每次时间<5分钟,温热敷后应立即哺乳。热敷可促进喷乳反射,促进乳汁移出,但可能会加重水肿,所以不建议在严重水肿的情况下热敷;
 
2、鼓励妈妈继续让宝宝不限时间和次数的吃奶。如果宝宝无法含接乳房,建议哺乳前使用反向十字乳晕按压法软化乳头乳晕,之后再次尝试喂奶。如果宝宝不在身边,建议2-3小时使用手挤奶或吸奶器挤一次( 10-20分钟一侧为佳),两侧乳房都要挤奶;
 
3、哺乳后冷敷乳房有助于减轻水肿。冷敷时应避开乳头乳晕的位置,同时喂奶前半小时避免冷敷。喂奶后根据肿胀情况来决定冷敷时间,冷敷的温度应低于皮肤温度,冷敷材料可使用卷心菜、土豆片或冷毛巾,或使用毛巾包裹的冰包、冰块冷敷;
 
4、避免暴力按摩乳房;
 
5、避免饮食过于油腻或喝大量下奶汤水,以免肿胀加重。
 
 
05
我怎么样才能帮助宝宝做到有效含接?
良好的支撑和哺乳前的准备是有效含接的基础。无论妈妈是采取坐姿或者躺喂,在宝宝准备含接乳房的时候,妈妈可做到以下几点:
 
1、妈妈托住宝宝的头部、肩部和臀部,使宝宝身体得到良好支撑;
 
2、宝宝的头部和身体呈一条直线,并面向妈妈;
 
3、宝宝的身体贴紧妈妈,鼻子对着妈妈的乳头;
 
4、妈妈用乳头轻触宝宝的上唇;
 
5、含住妈妈的乳头及大部分乳晕。
 
 
06
乙肝妈妈可以母乳喂养吗?
《中国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防治指南(2019版)》和《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年版)》中指出,慢性HBV感染孕妇所生婴儿在接受联合免疫治疗后,可以母乳喂养;产后继续应用TDF治疗者,可以母乳喂养。
 
系统评价结果表明,慢性HBV感染孕妇所生婴幼儿接受联合免疫后,母乳喂养不会增加婴幼儿HBV感染的风险。虽有研究表明,乳汁中病毒载量与母亲病毒载量呈正相关;但高病毒载量母亲母乳喂养并不增加婴幼儿HBV感染风险。鉴于母乳喂养获益明显,建议慢性HBV感染孕妇所生婴儿在接受联合免疫后母乳喂养。
 
乙肝是血源传播性疾病,不会通过消化道传播,感染几率多发生在宫内和产时。研究显示,联合免疫后的母乳喂养婴儿,乙肝的感染率与人工喂养的婴儿相似;母乳是婴儿最好的食物,母乳喂养的益处远远大于其所在的风险,应该鼓励乙肝妈妈进行母乳喂养。
 
 
 
乙肝妈妈哺乳有什么注意事项吗?
 
乙肝妈妈哺乳时注意事项:
 
1、按需哺乳;
 
2、注意正确的哺乳姿势以及含接姿势,减少乳头皲裂。
 
 
07
如何判断宝宝吃饱了?
宝宝一天吃几次奶各不相同,一般每天8-10次,每次10-15分钟;有的宝宝可能每次吃得更有效,次数较少、时间较短,也有的宝宝一天能吃十几次;但宝宝吃没吃饱,还要观察宝宝的大小便和体重,综合判断宝宝是否摄入充足。
 
 
08乳汁不足时,应该如何提高乳汁量?
有些产后妈妈由于自身身体素质恢复较慢、喂奶方式不当或者精神压力过大等等原因,都会导致乳汁的分泌减少,那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法来增加我们的泌乳量呢?
 
妈妈最重要的是要明白产奶的原理,可以将乳房视为一个“工厂”,并了解管理整个泌乳的是“订单过程”(由宝宝频繁、有效地吸吮刺激下订单)。如果订单持续地下给乳房,即宝宝不断地在乳房上正确的吸吮,移出乳汁,乳汁量就会增加;而如果订单下给了奶粉奶瓶,乳房里的乳汁排出的少,乳房工厂就会减产。 
 
希望提高乳汁产量的妈妈,可以做好以下几点:
 
1、频繁吮吸:增加宝宝吮吸的次数,按需喂养。通过借助宝宝的吮吸来刺激乳房,增加妈妈乳房的泌乳量。
 
2、有效含接:改善宝宝含接,有效地乳汁移出是增加产量的基础。
 
3、“排空”乳房:每次哺乳后再手挤奶或使用吸奶器吸奶,增加乳房“排空度”,这有利于乳汁的再产生。
 
4、饮水充足:哺乳期的妈妈易口渴,根据身体提示,及时补充水分。水分可以是牛奶,豆浆,水,当然也可以是喜欢喝的汤;但不需要特别过量,否则反而容易打乱体内激素水平。
 
5、均衡膳食:在均衡饮食的前提下,多摄入优质蛋白、粗粮等。
 
6、心情愉悦:母乳是否充足与新妈妈的心理及情绪相关。所以,妈妈要保持心情愉悦。
 
7、作息规律:夜间需要哺乳,建议母婴同步休息。白天可以让家人帮忙照看宝宝,自己睡个午觉。睡眠不足时也可能导致奶水量减少。
 
8、家庭支持:母乳喂养需要全家人的支持,尤其是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