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资讯

八旬老人因烫伤写字不灵活,他却坚持留下了表扬信

作者: 朱丹君 王凌云 来源: 发布时间: 2016-11-18 15:23:17

  “烧伤科的莎莎和崔医生服务态度非常好,不管老少男女都一视同仁,希望医院对这两名医务人员进行表扬学习……”10月4日,患者吴大伯将一封感谢信送到护士手中,希望将信转交给医院党支部。

  吴大伯今年79岁,一个月前他右手不慎被热水烫伤,随后在市一院烧伤科门诊治疗了近一个月。因为手臂被烫伤,右手写字不灵活,字迹看上去不太清楚。吴大伯是一名退休老干部,有60年的党龄,他说自己平时很少写表扬信,但是碰到温暖的医患故事,他还是想以书信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碰到大面积烧伤的患者,换好药衣服却湿了

  在医院烧伤科门诊,记者见到了吴大伯信中的两位主人公——副主任医师崔义泽和护士蒋莎莎。说起这件事,崔医生觉得很平常,“我只是做了自己的本职工作,没想到被患者记挂了这么长时间。”

  崔医生今年59岁,头发有些花白,看着有点清瘦。崔医生是湖北人,来市一院工作当已有四五年的时间。“这里海鲜很丰富,空气环境也好。”崔医生说,他很喜欢温岭这座海滨小城镇,等他老伴退休后,他们还准备在温岭养老。

  在闲聊中,记者得知,崔医生是我国恢复高考后第一届大学生。“那时候,医生是个很崇高的职业,家里人都很支持我学医。”崔医生说,除了他学医,他的姐姐、姐夫都是医生。

  “医生这个职业很辛苦,经常熬夜上班。还要不停地学习,不然就跟上医学的发展了。”崔医生说,有时碰到大面积烧伤的患者,每次换伤口就要一两个小时,“等换好伤口,身上的衣服常常被汗水浸湿了。”

 

  “听到患者感激的话题,觉得这就值了”

  说起近几年紧张的医患关系,崔医生说,这个不能怪医生,也不能怪患者。“将医院推向市场,患者对医生的期望值容易过高,一旦没有得到理想中的治疗效果,就容易对医生产生不满,加上生病了情绪不好,就会释放出很多片面的负能量的东西。”

  “很多人不了解国外的就医环境,盲目地认为中国看病就难,其实不少国家做个小手术,都要预约两三年。”崔医生说,这个世界很多职业或许会慢慢消失,但是医生这个职业永远都会存在,“当医生有苦也有甜,有时候治好了病,听到患者感激的话语,觉得这就值了。”

  崔医生性格开朗,喜欢跳舞、爬山、看电影。“音乐一放,跳一支舞,什么压力都释放了。”在就诊换药时,他偶尔会跟患者开开玩笑。“生病了本身就比较痛苦,开开玩笑,一方面可以分散病人的注意力,另一方面还有心理暗示的作用,心情好了,病也容易好。”

 

  看着患者的伤口慢慢好起来,觉得自己的工作很有成就感

  “老崔性格很好,心态很年轻”、“很可爱,非常和蔼可亲”“很有爱的一位医生,令人尊敬”……在同事口中,他被亲切地称呼为“老崔”。换药室的护士蒋莎莎,是崔医生的老搭档,提前“老崔”,她和几个护士都毫不保留地夸赞,。

  采访期间,一个女孩子被父母抱来拆线,看到护士拿出的工具有点害怕,开始哭闹起来。“别怕,一会儿就好了。你上幼儿园了没有?老师有没有表扬你啊?……”崔医生见状,主动过来帮忙,通过慢慢地交流,孩子的情绪渐渐稳定,随后很快便拆好线。

  “跟老崔一起工作,是一件很轻松的事。”蒋莎莎说,烧伤科的病人不少有恶臭、脓肿等,“不过看着他们的伤口慢慢好起来,我们觉得自己的工作还是很有成就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