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资讯

【党员微故事】冲在医疗救援第一线

作者: 周君杨 来源: 发布时间: 2019-08-19 17:00:33

     八月九日,这是个平凡的一天,也是一个不平凡的一天,因为一早起床就听见了外面哗啦啦的雨声,台风利奇马正带着它十七级的威力向着浙江省海岸线靠近。一早,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的所有人都积极准备起来了。医院通过钉钉群向大家通知具体相关事项,台风预警也从原来的二级响应升级到了一级响应。每个人每个部门忙碌而有序的进行这各自的抗台准备。

     早上八点,急救中心主任朱金强带着护士长和他的团队对科室的病人进行早查房后就开始积极投入到抗台准备中去了,虽然前一天检查过所有门窗及其他安全隐患,但是这次的利奇马台风出乎意料的大,而且登录地很大概率就在温岭,自从搬到新院区,还没有真正经历过台风的洗礼。一切都是第一次,只有准备充分了,才能为病人,为上班的医护人员们保驾护航。朱金强主任有序的安排着各个任务:曹烈祥主任负责抗台应急队伍的各种准备。王慧平护士长一边负责再次检查科室的各个门窗固定情况,周君杨副护士长负责科内的应急灯应急物资的准备,包括水,应急灯,清创包,纱布等等。一切都井然有序的进行着,上午很快过去,当朱金强主任和院领导巡视急诊大门的时候忽然发现外面的风忽然大了很多,由于急诊的急救通道门口是朝着北面的,因此这里是风力最大的地方,这使得原来的感应玻璃门格外的脆弱。在陈书记,郑院长,黄院长立刻联系后勤人员加固急诊北侧大门,并将感应门关闭,保卫科驻守,及时手工开门,帮助病人通行。并在侧面位置临时搭建了一个预检分诊台,保证病人可以不被暴露在风雨当中。

     虽然风雨很大,但是120救护车的警笛声还是不断的响起,年迈的阿公,准备抗台意外受伤的年轻人,腹痛的阿姨,病人还是源源不断的到达。

     考虑到台风那么大,意外受伤的人员肯定不少,朱金强主任和王慧平护士长立马调整排班人员,准备了2名备班医生,外科一名,骨科一名,6名院内备班护士,6名科内备班护士在医院待命。并通知夜班人员白天来院,保证人员安全。夜晚这一天的夜晚来的格外的早,早早的就天黑了。七点,八点,九点,台风正一步步的靠近温岭的海边,陆续有被风刮倒或者被玻璃割伤的患者送入急诊。气象台预计台风会在凌晨左右登录,外面的雨越来越大,加上狂风,雨滴像是在风中跳舞一般,外面的草坪上不断有树木被刮倒,急救中心里灯火通明,大家都知道,虽然现在病人多,但是接下来的后半夜病人会更多。十点十一点,十二点。随着风力越来越大,急诊入口处风特别大,人已经无法站立在风中,整个温岭逐渐开始停电,医院的电源也经不住那么强大的风力时不时跳闸,我们担心的事情终于还是发生了,虽然急诊抢救室有UPS的支持,就算停电也有备用电源可以支撑。但是ct机房一旦停电启动就需要一定的时间,没法马上启动。朱主任马上向领导汇报当前情况,后勤电工们也马上到达了急诊进行紧急处理。这时候送来一位从楼梯上掉下来的患者,患者面色痛苦,面色苍白,自己觉得胸部疼痛。生命体征一监测发现患者血氧饱和度只有80%,朱金强主任当机立断与外科医生沟通,CT不能做,我们可以先拍片,做B超排除致命性的危险。并呼叫胸外科专科会诊,等CT机器启动后及时复查CT,果然患者拍片显示一侧血气胸。胸外科医生很快到达,会诊后很快办理入院。一点四十五分,台风在温岭城南登录了!风向很快就转了,西北风转向了东南风,大家忽然觉得压力一下子小了很多,电压也渐渐的稳了,不再跳闸。一切都稳定下来了。

      两点,三点,四点,120陆陆续续送来好多外伤病人,有墙塌了被压伤了后背和脚,有玻璃门打破了割伤了脚的,也有被刮来的铁皮打伤了头部的,也有就抗台划伤了手臂的。

    “马上联系骨科帮班,外科帮班,备班护士。清创,输液,办理住院手续。“朱金强说道。

     抢救室里忙碌而有序。天渐渐亮起来了,风渐渐小了,疲惫爬上了每个人的脸颊,穿着雨披带着安全帽的120救护人员在狂风暴雨中穿梭,不断的帮助着受伤的人们。

     阳光确实在风雨后,经历风雨,才能成长,经历风雨,才能收获。天亮了,雨慢慢停了,回想昨夜在狂风中不停帮忙开门的可爱的保安叔叔们,抢救室里不断来回奔走的白衣天使们,为大家保驾护航的一夜停歇的院领导们。这一夜,大家都没有合眼。朱金强觉得虽然辛苦,但是特别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