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据江苏新闻报道,江苏常州一5岁男童经常鼻塞,爱张嘴睡觉。家长买了"封口贴",想让他闭嘴睡觉,结果孩子呼吸更加困难。经检查,男童的腺样体肥大,必须进行手术治疗。
那么,张嘴睡觉,贴个"封口贴"真的有效吗?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副主任医师彭倩华表示:排除了鼻部、鼻咽部、口咽部的问题,只是单纯的习惯张嘴睡觉,才可以用"封口贴"。像新闻中男童因为腺样体肥大,睡眠中需要张嘴来吸入更多氧气,此时被封上嘴巴,会导致缺氧甚至窒息。
孩子为啥会用口呼吸?
婴幼儿在出生时基本上都是用鼻子呼吸的,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可能因为鼻腔疾病、扁桃体肥大、腺样体肥大或增生等原因,造成睡眠打鼾,张口呼吸等。
怎么判断孩子是不是口呼吸?
1、不说话时嘴巴张开吗?
如果上下唇之间只有几毫米的缝隙,这是正常的。如果张嘴幅度大到可以伸入一根手指,差不多有十几毫米,那就有口呼吸的嫌疑了。
2、嘴里有气流进出吗?
孩子张嘴时,可以拿小镜子贴近他的嘴巴前方,观察镜子上是否有雾气。
3、孩子有这些表现吗?
比如是不是有睡觉打呼噜、喉咙有痰液、鼻子长期堵塞、睡觉不安稳容易醒、眼圈发黑、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
如果孩子三项都符合,那就很可能是口呼吸了,最好带孩子去医院做一个呼吸道检查,排除腺样体肥大、鼻咽结构异常、鼻炎等疾病。
长期用口呼吸的后果?
长期用口呼吸会影响牙齿发育,形成“腺样体面容”。此外,空气直接从嘴巴进入,没有通过鼻部的净化、加热、加湿等,空气中的尘埃、细菌等也会直接进入咽部,攻击腺样体和扁桃体,容易引起呼吸道感染。对比口鼻呼吸效果,在口呼吸时,血氧饱和度较低,可能会引起一些功能障碍,导致孩子晚上睡不好、注意力无法集中、遗尿,甚至连智力、心脏等也会受到影响。
“当家长发现孩子张着嘴睡觉时,一定要带孩子到正规医院检查一下,探寻孩子这么做的原因。而不是简单地用封口贴粘上。”彭倩华表示,口呼吸经常出现在儿童群体,2-15岁是治疗孩子口呼吸的最佳时期。
据介绍,针对口呼吸现象,耳鼻咽喉科医生会检查鼻通气情况。如果是鼻腔不通畅,那么对应的治疗也要先从改善鼻腔入手。但是,有的人解决了鼻阻塞,口呼吸的习惯却遗留下来,因为长期口呼吸导致口周肌肉松弛,另一个原因是由于长期口呼吸导致牙齿前突,嘴难以闭拢。在排除鼻呼吸道阻塞病因之后,如果是口呼吸引起的牙颌畸形,应再到口腔正畸科检查,制定矫治方案。
如何判断是否存在腺样体肥大?
Winter Paralympic Games
1、外观检查
患儿张口呼吸,有时可见典型的“腺样体面容”。
频繁打呼噜:在没有感冒着凉的情况下,孩子睡觉频繁打呼噜,每周打呼噜的时间超过3晚。
孩子睡觉会出现呼吸停顿,超过10秒后又恢复呼吸。
孩子睡着睡着会憋醒,醒来之后容易烦躁哭吵。
2、口腔检查
口咽检查见硬腭高而窄,牙弓宽度变窄,前牙覆盖增加。咽后壁见粘性分泌物从鼻咽部流下。
3、鼻腔检查
鼻咽内镜检查在鼻咽顶部后壁可见肥大的腺样体。这是目前腺样体肥大最直观的方法,但太小的孩子受限于其配合度。
4、影像学检查
头颅侧位片或CT影像检查,可见鼻咽气道阻塞变窄。
腺样体肥大一定要做手术吗?
正常生理情况下,2-6岁开始发育至最大,10-12岁逐渐萎缩,成人基本消失。所以腺样体肥大不一定是病理性的,而很有可能是生理性肥大。因此并不是所有的腺样体肥大,都必须手术治疗。
1、观察为主
如果娃没有睡眠打鼾、张口呼吸及憋气情况,没有反复发作的慢性鼻窦炎,没有听力下降等情况,则可静待自愈。
2、保守治疗
如孩子鼻塞流涕、睡眠打鼾等症状不严重,不憋气,可在专业医师评估下,采用药物治疗。3-5岁的孩子因其处在生理性肥大期,本身腺样体承担着部分免疫功能,在没有经过系统规范药物治疗的情况下,可首选保守治疗。
3、手术治疗
这些情况需考虑手术治疗:
引起睡眠呼吸暂停,引起慢性鼻塞、习惯性张口呼吸;
保守治疗效果不佳;
腺样体肥大导致鼻炎、鼻窦炎、分泌性中耳炎、哮喘等疾病反复发作;
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生长发育不良、或颌面部发育异常。
专家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