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的一生当中,大约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但是,真正懂得睡眠重要性,懂得科学睡眠的人却很少。睡眠是一个重要的生理现象,长期出现睡眠障碍会导致身体素质降低和诱发多种疾病。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今年的主题是“健康睡眠,远离慢病”,希望能引起广大市民对睡眠问题的重视。
长期失眠后果严重 当心慢性疾病找上你
在一天紧张的工作和学习之后,不论是脑力还是体力,都处于疲劳状态,只有合理和科学的睡眠,才能让全身的细胞处于放松和休息状况,尤其是大脑神经细胞。因此,睡眠便成为一种使人体的精力和体力恢复正常的最佳休息方式。
医学研究表明,偶尔失眠会造成第二天疲倦和动作不协调等,长期失眠则会引起严重后果。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慢性疾病也会慢慢找上你。比如,白天精神不好,注意力没法集中,记忆力、判断控制力等下降。同时,人体免疫力也会下降,患病率有所增高。睡眠不好,夜里吃东西的话,人还容易发胖。
怎么样的睡眠才是好睡眠?1.能在10分钟至20分钟内入睡。2.睡眠中不醒或者偶尔醒来(如小便),但能在5分钟内入睡。3.夜间睡眠无惊梦,做梦醒后很快就会忘记。4.早晨醒后精力充沛,心旷神怡,轻松愉快,无疲劳感,工作效率高。5.睡眠中无行为异常等。
一般来说,睡眠时间长短跟年龄有关。0至3个月,睡眠时间为14小时~17小时;1岁至2岁,睡眠时间为11个小时~14个小时;6岁至13岁,睡眠时间为9小时~11小时;14岁至17岁,睡眠时间为8小时~10小时;18岁至64岁,睡眠时间为7小时~9小时,但不要超过10小时;65岁以上,睡眠时间为7小时~8小时。不过,睡眠时间也看个体差异,最主要的标准就是第二天是否清醒,精力是否充沛。
引发失眠原因很多 睡眠障碍越拖越难治
当前,由于社会压力大、生活不规律等原因,越来越多的人饱受睡眠障碍的困扰,入睡困难、睡眠浅、早醒等,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什么是失眠?这是患者对睡眠时间或睡眠质量不满足,并影响日间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包括入睡困难(超过30分钟),睡眠维持障碍(整夜睡眠次数大于等于2次),早醒、睡眠质量下降和睡眠总时间减少(小于6小时),同时伴有日间功能障碍。
出现失眠症状后,首先要了解原因。引发失眠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有睡眠环境、疾病影响、心理因素(如紧张、害怕、兴奋)、精神疾病等。建议易失眠患者要调整睡眠习惯,尽量早睡早起,有原发病或伴发疾病的,要及时治疗。
如果睡眠障碍持续3天~5天,无法通过休息和作息调整改善,就要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拖延时间越长,重建睡眠周期的难度就越大,还容易影响到身体的免疫力,甚至容易引发其他疾病。
如何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不妨试试这些方法
1.要保持规律的作息,早睡早起,调节好生物钟。2.每周坚持有氧锻炼,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3.睡觉前2小时~3小时不要进食、喝酒或者运动,睡前远离手机、平板电脑等娱乐工具。4.下午和晚间不要喝咖啡或者浓茶。5.最好不要服用影响睡眠的药物。6.睡前可以洗个热水澡,聆听轻松的音乐或者花点时间阅读。7.保持卧室清爽、光线柔和、安静,保证床柔软、舒适,适合入睡。
如果半夜醒来,不用焦急,要保持放松。牢记夜间是用来睡觉的,不是用来思考的。寻找愉快的记忆,可以想想开心的事情。同时,要控制呼吸,转换成缓慢的、有节奏的腹式呼吸,通过鼻子吸入和呼出。
要正视助眠药物,不要一味抗拒。事实上,临床上有很多可以用于镇静助眠的药物,短时间服用并不会对人体产生明显的伤害。长期失眠者,可以遵医嘱选择合适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