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睡眠是人体的一种主动过程,可以恢复精神和解除疲劳,充足的睡眠,是国际公认的健康标准之一。
疫情期间,由于每天24小时宅家,让很多人逐渐形成睡前玩手机、浏览各类电子产品,稍不留神就超过零点入睡的坏习惯。更有人因为晚睡导致睡眠不足,越晚睡越睡不着的情况。
一段时间下来,失眠,心烦、焦虑的问题也随之而来。近期,因睡眠问题困扰,每天来到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咨询的市民也逐渐增加。
为何越睡越晚,越晚越睡不着?睡眠不足带来的危害有哪些?如何重新调整自己的“生物钟”,拥有良好的睡眠习惯?听听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精神卫生科周朝昀主任医师是如何解答的。
为何会出现越睡越晚,越晚越睡不着和失眠的现象?
“由于疫情期间外出活动受限,市民们待在家里的时间变长,日常活动和运动量的减少,使得睡眠需求减少。其次,多数人在家生活处于无次序状态,生活节奏不规律,导致“生物钟”紊乱,带来“黑白颠倒”的现象。如晚上熬夜玩手机、玩电脑后使夜间睡眠时间减少,从而使白天睡眠时间变长,而白天睡得多又直接使得晚上睡不着,又继续熬夜……如此恶性循环,引发睡眠问题。
此外,多数人在疫情期间对生活的担心增加,如担心疫情会带来一些生活困难等,加之与家人接触的时间变多,引发人际关系矛盾的概率增加,甚至还会产生焦虑情绪,从而引发失眠症状;还有部分人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缺乏一定科学的认知,导致疑病素质发生,如总担心自己已经患病等,恐慌情绪一旦出现没有得到及时处理,也极容易引发失眠。”
睡眠不足的危害有哪些?
“睡眠不足不仅影响人的情绪,同样影响人的免疫系统。”
据周朝昀介绍,短期失眠会造成作息不规律,许多人出现睡眠节律紊乱,从而导致生活功能的下降,特别明显的就是注意力不集中、做事效率慢等。而长期失眠则会导致慢性失眠,直接导致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神 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多种危害,催生更多焦虑或抑郁情绪。”
有数据表明,在失眠患者中有30%-50%的人患有焦虑或抑郁的情况,而焦虑和抑郁患者中又有多数人伴随失眠问题。
如何摆脱睡眠问题,安心睡好觉?
“对于短期有睡眠问题的市民来说,可以通过检查自己作息,调整‘生物钟’, 回归正常生物节奏来改善睡眠质量,如果有紧张焦虑的情况时,也可以通过做一些放松训练舒缓心情,如通过深呼吸来减少紧张的情绪。
同时,还应该注意重视睡眠环境,在保持安静,适宜的温度及适度的环境下入睡,减少睡前使用手机和电脑等电子产品的使用。在睡前,可以适当泡泡热水澡,还可以通过饮用一杯蜂蜜水或聆听轻音乐等方式来助眠。”
如果尝试了以上方式,依然伴有睡眠困扰或失眠症状,则应到医院咨询医生通过问诊方式做明确诊断失眠原因,预防短期失眠发展为慢性失眠,必要时医生会以提供心理治疗学策略或药物来改善睡眠质量。
对于许多慢性失眠的患者,周朝昀主任强调要及时就诊,规范诊治。从“孤灯挑尽未成眠”到“归梦如春水”的良好睡眠,你也许只有一步之遥。
专家简介
周朝昀,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精神卫生科主任医师,精神卫生科主任
擅长:焦虑障碍、抑郁症、强迫障碍、睡眠障碍、进食障碍的诊断及治疗。曾获得江苏省医学新技术引进奖二等奖、扬州市医学新技术引进奖一等奖,多篇论文获市级优秀论文奖。入选江苏省十三五“科教强卫”青年医学人才及扬州市医学重点人才和扬州市第三期“英才培育计划”。
门诊时间:周一至周五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