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资讯

【中医养生】小寒、腊八过后该如何养生?

作者: 内容/梁达歌洋提供 图/摄图网 来源: 发布时间: 2022-01-14 09:25:08

       说到冬季的养生,我们不妨先看看我们的古人在冬季的生活状态如何吧。白居易在《问刘十九》里写到:“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这是多么的悠然的闲情雅趣。古人没有手机,数九寒天,白雪遍野,如何消遣度日?古代的文人雅士就有一种赏玩的雅兴,扫雪烹茶玩画,围炉夜坐谈禅,山窗听雪敲竹,《遵生八笺》中描写道“山窗寒夜,时听雪洒竹林,淅沥萧萧,连翩瑟瑟,声蕴悠然,逸我清听”,真是异常美妙的体验!

       可见,寒冷的冬季古人是以一种收敛、潜藏、恬静的姿态来度过的那么这又是为什么呢?

       自然界四季的规律就是生长化收藏,春日草长莺飞,初生萌芽;夏季蓊蓊郁郁,蓬勃成长;长夏花开结果,变化成熟;秋天果实累累,收获丰足;寒冬白雪皑皑,万物潜藏。人生于天地之中,养生要善于体察自然规律,效法自然,即所谓天人相应。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中说;“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可见冬季养生有两大主题——避寒与收藏。

       本期冬季养生,由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医科梁达歌洋医生为大家讲解,冬季具体该如何养生调摄

医生简介

      梁达歌洋,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医科中医师,硕士研究生,先后就读于广州中医药大学、江西中医药大学岐黄国医书院。师从江西省名中医刘英锋教授,遵承赣江姚氏之学。学术提倡立足辩证要素,统一辩证纲领,临证主张规范辨证,四诊合参,精准选药,博采各家。经方时方并用,吸收经典理论指导诊断遣方。善用中药治疗内科杂病、皮肤病、及部分妇儿科病,如慢性鼻炎、慢性咽炎、咳嗽、慢性胃炎、便秘、腹泻、颈肩腰腿痛、眩晕、偏头痛、失眠、口腔溃疡、疲劳综合征、荨麻疹、湿疹、痤疮、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征、白带异常,小儿感冒、咳嗽、消化不良等。

门诊时间:周日、周一、周二、周三全天

01调神——静气潜心

       冬天宜潜藏阳气,安心为上,心平则气和,心动则气乱,冬季应当降低欲望,勿争强好胜,避免过度亢奋,不宜过多外求,宜反观自省。我们在岁末感受时光的流逝,回顾今年一年的生活工作、所得所失,对明年有了美好的计划与展望,正暗合阴尽阳生之理。
      古人在冬季也有游戏来消遣养性,那就是九九消寒图。九九即我们俗话说的数九寒天,从冬至每九天为一“九”,共九个“九”,八十一天。

       九九消寒图是一幅双钩描红书法,上面印着“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九字每字九划共九九八十一划,从冬至开始每天填充一个笔画,每过一九填充好一个字,填完此图便是春暖花开之时了。

       有些九九消寒图也会采用图画的形式,譬如在白纸上绘制九枝寒梅,每枝九朵,每天填充一朵梅花。

    《九九消寒图》的作用,就是让我们在漫长的冬日,能够通过坚持做一件事,来收摄心神,也是古人在漫长枯燥的冬日抱有一种美好的期望。

02起居——必待日光

       睡眠应尽量早睡晚起,以待阳光,这是由于小寒开始进入了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自然界中的阳气处于一种封藏的状态,冬天昼短夜长,人也要符合自然的规律,早睡晚起。

出行时避免夜里和凌晨,由于夜里和凌晨阴冷很容易伤人,因此尽量避免出行。如果非要出门的话,出门之前喝点热汤。现代人出行有汽车,相比之下,古人真是更容易受寒呢,你看“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那是多么清冷砭骨的早晨。所以古代医生夤夜出诊常常口含姜片,以免阴冷伤身。

     《遵生八笺》中写道:“高年骨肉脆薄,易于感动,多生外疾,不可早出,以犯霜威”,这是老年人尤须注意的。

03着装——注意保暖

  冬天血管容易收缩痉挛,血液循环减慢,是心脑血管疾病高发期,一定要注意保暖,尤其是以下这三个部位。

①头部:头为高位,《素问·太阴阳明论》说:伤于风者,上先受之。头面容易为风寒之邪所犯,有些体质弱的人吹了风就头痛,有颈椎病的人也容易受了寒肩颈痛。所以头部要做好保暖,尤其老年人,需要选一顶暖和的帽子再戴个围巾。
②腹部:腹部为人身之半,脾胃之处,人体身上很多重要的穴位都在此,如神阙、气海、关元等,这些也都是保健要穴。中医认为“背为阳,腹为阴”,腹部为阴则阳气相对较少,更易受寒邪侵袭,故最怕受凉。有些人阳气弱的人应该有体会,受了凉常常就容易拉肚子。女性腹部受凉易出现手脚冰凉、痛经、月经不调等宫寒症状。
③足部:俗话说“寒从足下生”、“人老先老腿”,四肢末端因相对供血较差容易发凉,更要做好保暖。冬天脚容易发凉的朋友,可以用温热水加艾叶泡脚。

04运动——注重收藏

       人应顺从自然规律进行冬藏,适当减少剧烈运动,避免大汗淋漓,这样不利于阳气的潜藏。但又不能完全不动,整天坐着、躺着。适度运动利于阳气生发,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健走、慢跑、做操等运动,太极拳、八段锦柔和舒缓,又能调畅全身气机,也是非常合适的。对于一些体质偏弱或者年龄较大的人来说,轻松的室外散步就可以了。

05饮食——宜于进补

人体在冬季处于封藏时期,此时服用补品补药,可以使营养物质易于吸收蕴蓄,进而发挥更好的作用。民间有“冬令进补,三春打虎”之说。“但进补也要辩证看待、因人而异,”梁达歌洋补充道,“有些人到了冬天就跟风大量买补品、吃膏方,这也是有误区的。现代社会人多食膏粱厚味、酒肉肥甘,特别是形体肥胖、油光满面、大便粘滞、口苦口臭、舌苔厚腻、三高等人群,是不适合进补的,越补越助长体内的痰湿。”而进补主要分两类:温补和滋补

温补——当归生姜羊肉汤

冬天温补最著名大概当属当归生姜羊肉汤了。

材料:羊肉300克,当归10-15克,生姜30克,料酒、葱、盐各适量。

做法:羊肉焯去血水后晾凉切块,武火烧沸,去浮沫,加入当归、生姜,适量料酒、葱、盐,转文火炖1.5小时至羊肉熟烂。

这首温补方出自著名的中医经典《金匮要略》。原文论述说:“寒疝腹中痛,及胁痛里急者,当归生姜羊肉汤主之”,“产后腹中㽲痛,当归生姜羊肉汤主之,并治腹中寒疝,虚劳不足”。此方在经典中是拿来治疗肝经血虚阳虚受寒的腹痛,后来渐渐也成药膳养生的名方。《随息居饮食谱》说:“羊肉,甘温,暖中,补气,滋营,御风寒,生肌健力”,可见真是补益妙品。当归温养肝血,生姜温中散寒又解膻味。羊肉汤大家喝过的都知道,喝下去全身发热、手脚温暖。这款汤方尤其适合阳虚血虚的女生,特别是手脚冰凉、面色苍白、头晕乏力、容易痛经的。“我以前在广州读大学,广州人善于煲汤是出名的,颇有许多特色”,梁医生笑着说道,“在广东冬季会常常看到吃猪脚姜醋、猪肚包鸡,一个酸甜补血,一个温中暖胃,也都非常美味可口,喜欢美食的朋友不妨一试”。

滋补——莲藕排骨汤

     《随息居饮食谱》说:“藕,生食生津,行瘀,止渴除烦……熟食补虚,养心生血,开胃舒郁,止泻充饥”。按五行分属,冬令属水,猪为水畜,肾为水脏,猪肉功能补肾滋阴,养血润燥。二者共同煲汤,具有滋补之效,适合阴血偏亏的朋友,症状如皮肤枯槁、口咽干燥、潮热盗汗、烦躁失眠、腰酸腿软、大便干结等。  “我自己学煲的第一款汤就是莲藕排骨汤,操作非常简单,想要美味一定要用砂锅,文火慢煮,咕嘟咕嘟声中满屋飘香,味道鲜美清润,令人难忘。”梁达歌洋如是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