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资讯

【中医说】痤疮是一种毛囊及皮脂腺的慢性炎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 2017-07-25 09:13:31

     专家简介:

      朱新红,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医科医师,擅长痤疮,荨麻疹,湿疹,黄褐斑等皮肤病及乳腺增生,甲状腺结节,月经不调,闭经,痛经,失眠,眩晕,心悸,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关节疼痛,咳喘,胃脘痛,腹痛腹泻,便秘,肥胖,脂肪肝等内科杂病。

      门诊时间:周一至周四全天

      痤疮,又称为粉刺,是一种毛囊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疾患。常好发于颜面部及胸背部,初期为散在发生的针尖或米粒大小的皮色丘疹,可见白头或黑头粉刺,脓疱,后期可出现结节、囊肿,毛孔粗大、瘢痕及色素沉着,严重影响面容。本病多见于青少年及中年妇女。

      西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主要由于体内雄性激素水平升高,导致皮质腺功能亢进,皮脂分泌增强,痤疮丙酸杆菌大量繁殖,进一步加重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从而引起局部炎症反应而成。

      中医学认为本病发病的根本原因是素体阳热偏盛,外邪侵袭,饮食不节,情志失调是重要的致病条件。

    《素问•生气通天论》有云“汗出见湿,乃生痤……劳汗当风,寒薄为皶,郁乃痤。”清代《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 曰 “此证由肺经血热而成,每发于面鼻,起碎疙瘩,形如黍屑,色赤肿痛,破出白粉汁。”《外科正宗》曰:“粉刺属肺,齄鼻属脾,总皆血热郁滞不能散。”

      可见痤疮的病机可概括为“热“和“郁”两方面。当今社会饮食多以肥甘厚腻为主,尤其是青年男女多嗜食辛辣炙烤之品,加之起居劳作不循常度,久则阴血内伤而阳热偏盛,又因生活工作压力较大而致肝气不疏,而肝郁化火;忧思伤脾,脾失健运,痰湿内生,肝郁气滞,血行不畅,久则热、气、痰、湿、瘀郁滞体内,四者互为因果,胶结难解,使疾病缠绵难愈。另外,不少女性患者痤疮伴有月经量少,闭经,痛经等,则属冲任失调,寒热错杂。

     本病虽病位在肌表,然实则与肺、脾胃、肝肾密切相关,临床治疗常以清热解毒,开郁散结为主,视热、气、痰、湿、瘀的不同,从清肺热、健脾胃、调肝肾入手,表里同治,内外兼调,以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治疗期间需注意:

     ①少吃甜食,生冷,油腻及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多吃新鲜蔬果;少喝可乐、奶茶、咖啡及含酒精的饮料。

     ②避免熬夜,长时间接触手机电脑,暴晒;保持大便通畅,保持心情愉快。

     ③注意面部皮肤清洁,不要用手挤捏粉刺,以免感染和残留斑痕,不要使用油性,粉质性及刺激性化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