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打造家门口的“邵逸夫”医院

作者: 来源: 温岭日报 发布时间: 2018-02-14 14:55:07

     过去的一年,市一院紧紧抓住新院搬迁契机,砥砺奋进,勇攀高峰,通过深入落实内外部急诊联动计划和区域专病中心建设计划,挖掘亚专科发展深度,持续推进院、科两级质量管理,切实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

  与省城医院密切合作,“邵逸夫”品牌效应初见成效

  2月2日至3日,省内十多位医学大咖来到市一院,送上了一道道精彩的学术盛宴。其中,2月3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的外科专家曹利平、朱玲华、梁霄、楼颂梅,在浙江省医学会微创外科分会微创外科技术推广及巡讲活动(温岭站)上,跟医院医务人员分享了快、小、精、准的微创技术。

  说起来,市一院与邵逸夫医院渊源颇深。早在2015年,市一院就成为邵逸夫医院合作医院,并于2016年深化合作,成立浙东微创外科中心。两年多来,从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到学科建设、患者诊疗,市一院凭借这一合作平台,提升了医院品牌。据市一院统计,截至目前,邵逸夫医院专家累计来院239人次,开展门诊3585人次,开展三四类手术400余例,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共计20余项。

  通过合作,邵逸夫医院以“传、帮、带、教”的方式向市一院的医务人员传输了先进的服务理念和医疗技术。借助邵逸夫医院的国际合作平台,医院多次邀请国外医疗骨干到我市讲学。2年多来,市一院各个学科在邵逸夫医院相关专家的指导下,开展了多项在台州甚至国内领先的技术创新。此外,市一院还与邵逸夫医院合作建立健康管理中心,邵逸夫医院派遣专人进行业务帮助与指导。

  邵逸夫医院在治疗上的一大亮点是多学科协作(MDT)的医疗模式。这种诊疗模式打破了传统的治疗模式,转变为以小组协作的规范化决策模式。据市一院副院长郑志坚介绍,通过一系列建设,医院的MDT平台已建成9个团队。而2017年MDT团队开展活动比上一年增加了近3倍。

  以新院搬迁为契机,启动七大项目建设

  新院搬迁,这是去年市一院的一大盛事,也是医院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按照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的标准规划建设,市一院新院的硬件条件有了质的提升。

  去年9月,市一院举办新院搬迁启动仪式暨七大项目联合启动仪式。七大项目建设,这是市一院在软实力提升方面的“重头戏”。七大项目包括科技兴院活动项目、诊疗中心(胸痛诊疗中心、卒中诊疗中心、中毒诊疗中心)、诊疗一体化组建(急重症诊疗一体化、手术室诊疗一体化)、新开展科室、实施无纸化电子病历、实施抗菌药物AMS等。

  郑志坚介绍,目前中毒诊疗中心已经建立,制度流程逐步完善;胸痛诊疗中心已经开始网上申报并逐步推进;脑血管病中心病区、团队建设基本完成,卒中诊疗中心在逐步推进中。此外,急重症中心基本组建完善,院前“120”、急诊大厅、中心ICU、急诊创伤外科流程基本打通。手术室一体化逐步推进,门诊手术室改建、一体化信息支持等需协作完成。

  在新科室组建方面,医院已经完成急诊创伤外科/日间病房、全科医学/中毒中心、风湿免疫科、脑血管病中心等新科室的组建;逐步推进医疗美容中心、眼视光中心建设。同时,医院已开展呼吸治疗、睡眠监测特色专科(呼吸内科)、男科治疗(泌尿科)等。

  此外,市一院率先进入无纸化病历时代。全院临床医生护士发放UK1600余个,全面使用BJCA认证的电子签名。去年9月26日开始,市一院实行全院无纸化病历,实现了病历回收、病历扫描、病历编目、病历归档等无纸化功能。

  改善就医流程,打造安全便捷的住院治疗新模式

  到大医院住院等床位,不仅需要跑上跑下办手续,还不清楚具体的候床时间,常常让患者叫苦不迭。患者关心的,就是医院关注的。

  为此,市一院推出了预入院管理模式。通过信息化形式,科学安排住院患者的术前各类检查项目,能一站式预约所有检查项目。通过预入院途径,妇科、眼科、骨科、肛肠科等外科系统和部分内科病区,大大缩短了人均住院日,减少了患者的费用,增加了床位周转率。据医院统计,搬入新院后至12月12日,医院完成了预入院437人次。另外,住院管理中心在床位安排、住院预约方面,从原来的4个科室扩展到全院范围所有病区的床位预约、登记、协调、安排,使病房护理管理更加有序。

  今年1月,市一院还推出“日间病房”,病人一般在24小时内可完成入院、手术、观察、出院全过程。试运行“日间病房”的科室,包括泌尿外科、关节外科、运动医学科、手足外科、创伤骨科、脊柱外科、甲乳外科、胃肠外科、肝胆胰外科、急症创伤外科、眼科、血管外科、神经外科、妇科、耳鼻咽喉科等多个科室。“日间病房,具有短、平、快的优点,即在院时间短、医疗安全保障、流程简易快捷,不但让医院减轻了床位压力,更为患者提供了安全便捷的住院治疗新模式。”据郑志坚介绍。

  新目标催生新突破,新起点孕育新跨越。去年以来,市一院着力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强化质量管理,通过制度建设、流程优化,建立高素质的医疗团队,逐步完善和整改存在的不足,力争为温岭及周边地区的市民提供安全、高效、优质的诊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