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命是温岭好心人救的,没有他们,我这条命就丢在山上了。”
10月29日,在家休养的杨百胜拨通了台州日报热线,讲述了发生在今年国庆假期的惊心一幕,希望台州日报记者代他向当时参与救援的民警、医务人员和热心市民表示感谢。
下山途中胸口疼痛难忍
杨百胜,65岁,河南商丘人。5年前,他来到浙江打工,进入了“嵊州越剧团”,是团里乐队的笛子手。
9月底,剧团应邀到温岭市温峤镇北珠村演出。北珠村背靠的楼旗山,在温岭是一个有名的景点。杨百胜和同事约好,10月3日早上去爬山。由于睡眠不好,当天他早早就醒了,便独自一人上了山。
楼旗山高度在300米以上,杨百胜爬到山顶时,感觉体力消耗有些大。“站在山顶,被山风一吹,人觉得有点迷糊,头晕。”杨百胜说,他怕自己出事,就赶紧往山下走。
结果,人还没走到山腰,就出事了。“胸口痛,一绞一绞的,人直接就软了。”杨百胜回忆,当时他只来得及拨打110求助,全身疼得再也没有力气,手机掉落在一边。
“都说有困难找警察,所以我下意识就打了报警电话。”杨百胜说,他在电话里还特意让民警带上速效救心丸。
幸运的是,一个路人经过,看到瘫坐在石阶上的杨百胜,主动上前询问情况,并帮忙拨打了120。
一个细节牢记在心里
10月3日10时9分,温峤派出所接到温岭指挥中心信息,值班民警郑凯和同事立即赶往现场。
奇怪的是,直到民警爬上山顶也没有看见求助人。求助电话里显示情况紧急,急需救助,现场却不见人影,这下把郑凯他们急得够呛,拨通求助电话,再次确认位置。
原来,上山的路有两条,前一条路的入口在楼旗村里,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主路,另一条则是在北珠村,走的人少。“求助人说在楼旗山上,我们就下意识选择了主路。”郑凯和同事顾不得休息,赶紧往事发现场赶。
“当时,我迷迷糊糊听到有人说话,知道民警来了,心里就放松多了。”杨百胜说,民警把速效救心丸塞进他嘴里,特意叮嘱他含服。
很快,120急救医生赶到。“患者示意胸痛,做了简单的检查后,发现情况较稳定。”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医生王军卫说,当时考虑是心绞痛,要尽快送医抢救。
“我这个人体重不轻,下山的路又陡,不轻松。”说起被抬下山的经历,杨百胜有些哽咽。尽管当时双眼紧闭,意识有些模糊,但有一个细节被他牢牢记在心里。
由于坡陡,担架往前倾,躺在担架上的杨百胜不住地往前滑。“一下子就撞到了前面抬担架的人,害得小伙一个踉跄,差点摔倒。”杨百胜说,他刚爬过这座山,知道山势有多陡,更何况还要抬着一个成年人。
杨百胜不知道,为了抬他下山,民警和医生足足休息了5次,到山脚时衣服都湿透了。
自费帮他邮寄报销材料
11时30分许,杨百胜被送往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确诊为突发心梗,立即进行了血管疏通手术。
10月7日,杨百胜出院,回河南老家休养。临走前忘了打印病历资料,这给之后的医保报销带来了不小的麻烦。
杨百胜说,儿女在外省打工,老伴身体不好,都不方便跑回温岭取医保报销的材料,“我在这边也没有认识的人,当时连车票都买好了,实在不行就自己回来拿。”
启程前,杨百胜想起了一个人,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文化中心的周悦纳(就是我们微信平台的小编啦)。住院期间,周悦纳曾过来了解过这个事情,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杨百胜联系上了她。
“东奔西走,一个科室接一个科室打印拷贝资料,还自己贴钱给我寄过来。”杨百胜说,他曾经寄过去一个红包,里面有100元,作为邮费,结果被周悦纳退了回来。
杨百胜算过一笔账,自己来回一趟的话,单路费、住宿费就要一千多块钱,对自己的家庭是个不小的开支,“人家不但帮忙打印,还自费寄过来,省了我多少事,多少钱。”说起这些,杨百胜心里满是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