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要学心肺复苏!让我试试!”“我也要试试!”一场“熊出没”情景剧点燃了学生们学习心肺复苏方法的热情。5月22日,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社工部组织感染科、心血管内科青年文明号及护理应急小组,联合蓝天救援队周小荣老师,给松门三小1100多名师生带去了以“与生共守,不负韶华”为主题的公益活动。这也是医院社工部组织开展公益活动的其中一个。
医院社工部建设于2017年10月,是台州市内首家成立社工部门的医院,负责志愿者招募和管理工作。在社工和志愿者的积极参与下,医院社工部以患者康复和医患关系和谐为出发点的医务社会工作步上了正轨,建立和完善了志愿服务的管理制度,形成了医院志愿服务工作的长效机制,不断丰富志愿服务的工作内涵,让志愿服务文化成为医院文化之一。
近年来,社工部积极拓展各项公益项目,暖心公益活动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包括建设推广医院公益活动品牌,组织各科室下乡义诊、开展家庭随访、健康讲座等。今年以来,社工部相继组织产科青年文明号、药学青年文明号、心血管内科青年文明号等,走进银泰、学校开展大型科普讲座,启迪普通民众的健康思维,促进实现全民健康、提高科学素养。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医院组织400多名志愿者,火速集合到“战疫一线”,服务好门诊一线患者和“疫”线医护人员。社工部实行合理弹性排班,将这支由门诊医护人员、行政人员、膳食科、爱玛客、郎泰公司、医管家组成的“大队伍”充分发挥各自作用,广泛参与到医院各个岗位,做好疫情期间预检分诊、测体温、流行病学史排查、维持秩序、送餐等工作,在志愿者们的有效分流引导下,医院井然有序,患者和“疫”线医务人员在医院的吃住起居都得到很好的安全保障。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困难面前,疫情期间,医院接受了社会的爱心与捐助如涓涓细流汇成江海。社工部将责任放在心间,按照相关规定做好慈善基金和捐赠物资的接受、使用等管理工作,确保公益基金使用公开透明化,确保爱心人士的捐赠落到实处。为了让医疗用品、食品尽快分发到一线医务人员手中,社工部还经常加班加点,建账统计、办理接收手续,把物资分发到各科室,为一线工作者助力。
医院一方面接受着社会人士的捐赠,另一方面也传递着力量和温暖。社工部在全面仔细了解患者需求后,按《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医疗救助基金实施方案》,为困难患者或无人照顾的患者提供各种帮助。同时对全院职工进行救助相关制度、流程培训和考核。
为了记录和见证医护人员勇敢战“疫”的感人场景,社工部还积极协助儿科党支部开展“谋画在前,以艺战疫”相关作品征集公益活动。自2月28日活动开始后,征集到200多幅书画、剪纸、对联、乐高展示等作品。社工部将各类作品收集、登记编号,拍摄成电子画册,并将作品打印成精美的捐赠证书,寄往每位参与者的手中。同时,医院挑选出100多幅作品在线上展出,推出共建“战疫林”点赞活动,和其它主办方一起,在温岭市植物园共建“战疫林”。
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社工部还积极参与医共体温西分院发起的网格化医疗服务项目,在温峤镇茅洋村试点开展网格化医疗服务,与温西分院联动,结对帮扶留守老人。该村为全村老人开通手机一键通服务,并通过共享医生APP平台,及时准确掌握老人的情况,如接到老人求助电话,值班人员还可通过共享医生APP,第一时间通知最近的志愿者赶去急救,还可联系村负责人、志愿者为老人安排车辆,送往医院优先接受治疗,这也是医共体开展的一项创新化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