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周日开始一股强冷空气开始影响我国,随着冷空气的到来,温岭地区也开始了一周的低温天气。从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急救中心了解到冷空气“撂”倒不少人 。
本周内,消化道出血、中风、心梗重症患者骤增,医生提醒,要提高防护意识,不要盲目“秋冻”。
消化道出血
从本周一到周五中午,温岭一院急救中心共接诊21例消化道出血患者。 “秋冬交接时,因为气温骤降,血管收缩,导致血压上升,血管压力增加,会加重一些消化道疾病。”消化内科主任医师陈霞表示。
以下要划重点:以下几类消化道疾病患者要注意了!肝硬化、胃溃疡患者、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对于肝硬化患者,本身就有门静脉高压,加之平素不注意饮食起居,就会诱发肝硬化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肝硬化引起的消化道出血症状包括:1.呕血:呕吐物呈鲜红色或咖啡渣样物。2.黑便:出血较少时大便呈墨黒色或柏油样便,当出血量大时,血液在肠内推进快,大便可呈暗红色甚至带有鲜红色。3.长时间少量出血或短时间大量出血者,可出现头晕、心悸、脸色苍白、体虚易出汗,甚至晕倒现象。4.患者在出血前也会有一些不适表现:胃内已有出血但仍未呕出血时,可表现上腹或胸前隐隐憋胀、胸闷、恶心,继之呕血后不适症状暂可缓解。
肝硬化患者消化道出血是急症!需尽快就医!
预防:软食为易,忌辛辣,禁酒,避免重体力劳务,不剧烈运动。
对于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典型表现是解黑色大便和呕血,严重时会危及生命。溃疡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好发于秋冬和冬春之交,男性比女性多见。
原有胃病、溃疡病的病人,为防止旧病复发,可采取自我调节的治疗方法,预防性服药1-2周。要保持乐观情绪,规律生活,避免过度紧张与劳累,特别是要戒烟。其次,要避免食用对胃黏膜可能引起损害的食物,如咖啡、浓茶、烈酒、辛辣食物以及太烫、太冷的食物,不要暴饮暴食。要避免使用致溃疡的药物,如消炎痛、保泰松、阿司匹林等。
没有胃病史的人,如果现在突然出现消化道症状如上腹痛、腹胀、嗳气、呕吐以及大便颜色异常,特别是解黑色或柏油样大便,应随时到医院消化内科就诊。
心 梗
从本周一到周五中午,温岭一院急救中心共接诊10例胸痛患者。心肌梗死也是一种冬季高发的疾病。“冬春季是心肌梗死的发病高峰期,尤其是气温骤降的时候,因为寒冷空气会刺激人体交感神经,增加心肌细胞耗氧,使心脏供血需求明显升高。”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林文辉介绍,每年医院要接诊400至500例的心梗患者。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常见的诱发因素,包括剧烈运动、创伤、情绪波动、感染、出血、脱水或严重心律失常。半数以上患者在发病前数日内会有乏力、胸部不适、活动时心悸、烦躁、心绞痛等症状。
怎样才能远离“心梗杀手”?心内科专家表示,心梗发作时常常很不典型。如果长时间胸痛、急性呼吸困难、突然心悸,或出现“窒息感”“濒死感”等症状且不可缓解时,一定要及时拨打120,争取最佳抢救时间。切莫以为只是一时不舒服,抢救不及时、不得当,很可能会迅速进展到心肌梗死,甚至猝死。
发生急性胸痛后怎么办?一要停止活动:大部分胸痛发生在活动时,应马上暂停当时的活动,如有条件可以卧床休息;如胸痛程度与体位有关,可以调整体位,最大限度地缓解胸痛。二要情绪控制:避免情绪紧张、烦躁,尤其不能激动。三要口服药物:如备有硝酸甘油、救心丸等,可迅速舌下含服,避免直接吞下;如既往有胃病,可口服抗酸药;尽量不要服用止痛药物。四要脉搏及血压测量:自测脉搏,如有条件可测量血压,如脉搏明显增快或减慢,血压明显升高或降低,请立即拨打120运送就医。五要及时就医:若胸痛持续存在,休息或口服药物10分钟后不能缓解,特别是胸痛进行性加重,请立即拨打120运送就医;就医不能一味挑选“大”医院、“好”医院,应遵循快速、就近原则。六要携带就诊记录:如既往在医院有过就诊记录,尽量同时带至医院,如门诊病历、出院记录,以及服用的药物。七要症状记忆:尽量记住胸痛的特征,是否存在诱因、伴随症状,并在急救人员到达时及时、准确地将这些信息告知医生。
对心肌梗塞患者而言
时间就是生命,每一分钟都极其宝贵。自2018年开始,温岭一院建立了胸痛中心,并于今年通过中国胸痛中心标准版认证。胸痛中心是一种全新的工作模式,通过急救系统、急诊科、心内科、影像科等多学科的合作,优化救治流程,以最大限度地缩短救治时间。另外,医院还与5家基层医院建立协作医院,通过微信、电话等远程传输机制,对周边地区形成了全覆盖的胸痛协同救治网。
预 防:日常生活中,市民应坚持健康饮食、适量运动和良好心态。“三高”患者要控制好血压、血糖和血脂,要戒烟,警惕胸闷、胸痛等症状。
中 风
中风可分为出血性和缺血性两大类;出血性中风包括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缺血性中风则包括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脑血栓形成最为多见,其次分别为脑出血、蛛膜下腔出血、脑栓塞。
据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周海金介绍,脑梗塞主要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心肌梗塞、心律失常房颤、充血、心衰、吸烟、纵酒、肥胖等。
中风患者在中风前,一般会出现一些中风先兆,如突发一侧或双侧面部、上肢或下肢出现无力或麻木;出现意识模糊、言语障碍或语言理解困难;突发视力模糊、行走困难、眩晕、呕吐以及不明原因的剧烈头痛等。如果出现了上述任何一项症状,都有可能是中风急性发作,市民千万不要因持续时间短、持观望态度而延误了病情,应尽快到医院做相应检查。
“越早治疗效果越好。一旦发生,需要尽快到最近的卒中中心和有资质的医疗机构接受规范救治。”医生强调,市民要牢牢记住“中风120”口诀,减少抢救的“院前延误”(从发病到送院的延误)。
预 防: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天气寒冷季节,老年人尤其要注意御寒保暖。要先认真防治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动脉硬化等。避免某些诱发因素,如过度疲劳、兴奋、突然惊恐、过于激怒或气温变化大等。在饮食方面,应尽量不饮酒、不吸烟、少吃油腻的食物,多进食蔬菜水果。在心理方面,要学会放松自己。对于有晨练习惯的老人来说,冬季最好将锻炼安排在日出后或者午后。到户外活动时,要提前做好热身运动。锻炼也要循序渐进,不要进行太过剧烈的运动。
温馨提示:在寒冷的冬季,户外活动减少,市民朋友们要留意气温变化,注意养生保健,做好防寒保暖措施,并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慢性病患者一定要按时服药、注意休息;尽量少去人群密集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