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月19日,温岭一院确诊首例新冠肺炎患者,1月20日医院立即成立新冠肺炎隔离病房。疫情如军情,来不及跟家人道别,陈君峰和他的“战友们”便奔赴到了属于他们的战场。作为6楼隔离病区主任,陈君峰带领临时组建的诊疗小组,成为一支富有战斗力的团队。
“多一次与患者接触,就多一分感染的风险。”这个道理谁都懂,但是他偏偏迎难而上,在工作中默默地承担了更多的责任和风险,陈君峰是进入隔离病房时间最长及次数最多的一名医生。他用实际行动,为同事们树立了信心和榜样。
主动放弃轮休,在隔离病房工作27天
由于团队刚组建,不少医务人员对新冠肺炎的认知和风险都不确定,心中难免担心。“我们是病人唯一可以依靠的力量,因此我们必须要坚强。”作为病区主任,又是主诊医师,陈君峰要求自己必须带好头,跟着国家卫健委制定的诊疗方案实施,同时叮嘱医务人员做好个人防护。就这样,大家就像吃了一颗“定心丸”,慢慢适应了新的环境。
在隔离病区的工作是枯燥的,也是忙碌的。每天,陈君峰需要为疑似病例评估检查,为确诊病例看诊。除了照看自己的病人,同时还要时刻掌握全部患者的最新情况。
早上,花半小时换上整套防护装备去查房,一圈走下来,往往要近两个小时。多层的防护,让平常简单的问诊、听诊、查体等操作,变得艰难起来。“我们需要消耗平日数倍的体力。”陈君峰说,每次脱下防护服,身上的衣服就会被汗水浸得湿透。紧接着,他还要根据病人的情况调整医嘱,等工作结束往往过了饭点,而到了下午,他又要与患者沟通,和专家组讨论病情。
疫情期间,发热门诊收进来的所有患者都要谨慎对待,需要根据影像片、实验室检查、流行病史等,判断是否留观以及收住隔离病房。“这个节骨眼上,最怕漏诊。”因此,陈君峰常常需要查房两次,同时又要作为专家24小时值班。
2月初,当跟陈君峰同时进入病房的战友们开始轮休的时候,医院领导询问他是否还要坚守下去,他毫不犹豫地留了下来。“理由很简单,因为呼吸内科是我的专业,而且我是最早来的,比较了解新冠肺炎病人的情况。”就这样,陈君峰在隔离病区一呆就是27天。
在隔离病房工作期间,陈君峰错过了和家人的除夕守夜,错过了孩子的生日,错过了团团圆圆的元宵节。同是医生的妻子对陈君峰甚是理解,经常为他加油打气,让满怀愧疚的陈君峰免去了后顾之忧。
热爱医疗事业,在教学、科研领域有诸多成就
“这是一场没有任何人可以置身事外的战‘疫’。我一直坚信,我们有最优秀的团队,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可以共渡难关,战胜疫情。”2月15日,陈君峰开始进入轮休。在轮休期间,陈君峰提交了驰援湖北的申请,但因为种种原因没有成行。
轮休期间,陈君峰还担任了一回网络“主播”,为医院住培医师开展线上授课培训。此次他的授课主题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专项培训》。他结合自己的实际经验和案例,给大家上了一堂生动实用的课。
2月29日,陈君峰又再次进入了隔离病房。他把自己当作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做到了守土有责、守土尽责,是疫情之下的“最美逆行者”。他的先进事迹多次受到媒体的关注和报道,还受到台州市委组织部的通报表彰。
2009年6月,陈君峰来到温岭一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工作。这十一年来,他一直在医疗一线工作,还参与了众多急、危、重患者的抢救和治疗。2015年赴上海长海专门进修支气管镜介入诊疗技术,学成归来后,积极参与科室的气管镜值班和介入诊疗工作。
在做好临床工作的同时,陈君峰还积极承担各项教学任务,曾担任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内科教研室呼吸内科教学组长,现为温州医科大学兼职讲师,长期从事本科五年制学生的理论授课和实习、规培生的临床带教工作,圆满完成各项教学任务。他还积极从事各项科研工作,申报浙江省科技厅项目1项,浙江省卫生厅课题1项,省中医药管理局课题1项,温岭市课题3项,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其中SCI文章3篇,核心期刊5篇。
“生命的价值在于奉献,青春的事业在于创造”,这是陈君峰一直坚持的至理名言。这是一位具有18年党龄的老党员,他凭着对党的忠诚和对人民的关爱,对医疗事业的执着追求,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