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巡礼十三五】护理事业“量”与“质”齐飞

作者: 文/朱丹君、王凌云 图/林桉然 来源: 发布时间: 2021-01-30 10:57:23

       过去一年,是不平凡的一年。突如其来的疫情,给护理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考验。作为温岭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主战场”,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护理人员不惧困难,舍小家为大家,义无反顾地投入到战“疫”一线。更是凭借在抗击疫情中的出色表现,获得2020年“浙江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优秀护理团队”等众多荣誉称号。

       这是一支“娘子军”,却是不可小觑的队伍。她们锐意进取、积极向上,为医院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支队伍在不断壮大,护理人数从2016年800多人增加至1000多人,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741人;高级职称112人。

       在临床工作中她们专业技术过硬,钻研创新,深入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提高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不断满足患者健康服务需求,病人满意度不断上升。

发展专科护理,让护理职业更加多样精彩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亚专科细分,患者有了更高更精确的护理需求,精细化的专科护理发展势在必行,多样化的专科护士培养也应运而生。

       这几年,温岭一院先后培养了重症监护、伤口造口、康复护理、静脉治疗、母婴护理、急诊护理、中医护理、肿瘤护理、加速康复、血液透析等22名专科护士,共开设五个专科门诊,涉及伤口造口、PICC/植入式输液港维护、糖尿病、母婴护理、中医护理等领域,让护士的专业选择更加精彩,也大大提升了护理的专业价值。

       莫浚浚是PICC/植入式输液港维护专科门诊的专科护士。每天上午,她都会到门诊坐诊,主要为患者提供PICC(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置入术)置管后的维护及咨询服务。

       “一个上午限号20个,不过加号是常有的事。”2017年,经过层层选拔,莫浚浚到浙江省静脉治疗护理专科护士培训基地学习,后获得PICC专科护士的证书。随着患者增多,PICC/植入式输液港维护门诊开放时间,由最初一周一个上午,延长至每周一至周五全天候开放。

      “对于长期输液化疗的肿瘤患者,静脉输注化疗药往往会造成静脉炎、静脉硬化,并发症风险很高。选择PICC置管术,无疑为患者们打开了一条新的生命通道,这份职业很有成就感。”在门诊坐诊,莫浚浚早上不敢喝粥、不敢喝水,尽量减少上厕所的频率。下午,她还要到病房为患者做穿刺,并做一些培训、科研等工作,带动了医院PICC护理的整体水平。

      “专科护士,是护理专业的发展趋势之一,可以让我们的护理职业生涯走得更加长久、更加精彩。”该院副院长黄小飞告诉记者,去年上半年医院还举办专科护士展示会,将专科护士成果进行展示、推广,并多次举办座谈会,了解专科护士的需求,促进专科护士良性发展。

      发展专科护士队伍,提高专科护理管理水平是医院“十三五”期间的一项重要工作。温岭一院紧跟《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步伐,规范专科护士选拔程序,建立专科护士管理制度,不断提高专科护理水平。

探索“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为病人带去更多便利

     随着大数据、互联网、信息化技术等与护理领域的深度融合,智慧护理、“互联网+护理服务”等新型服务模式在县域医院也别样红。近几年,温岭一院不仅推出针对居家专科疑难护理的网上咨询项目,涵盖伤口造口失禁专科、糖尿病专科、儿童重症监护专科、成人重症监护专科、静脉治疗护理专科、母婴专科等领域,为广大百姓提供个性化的指导服务。同时也推出为康复病患、失能患者带来便捷的居家护理服务。

    “护士上门服务,给我们带来很大的便利。”张大伯的妻子因外伤导致截瘫在床,每个月都需要更换导尿管。以往,每回到了更换导尿管的日子,张大伯都觉得心力交瘁。后来,通过“健康台州”平台预约护士上门,这个难题终于迎刃而解。

    “护士上门服务,既可以省去患者排队候诊的时间,也避免了行动不便的人群在家和医院间来回折腾。”康复科护士长、副主任护师颜丽娜,还是居家护理小组组长,从事临床护理工作20余年。

     颜丽娜表示,开展居家护理的护士需要经过规范化的培训考核,“我们要经过资质认证,接受医院统一组织的岗前培训,并通过相应的准入考核。”

      “疫情期间,‘居家护理’服务也没有停止,反而更受到群众热烈欢迎。2020年已上门开展居家护理110例。”黄小飞说,居家护理现已形成常态化、制度化管理模式。

推进优质护理,助推护理水平大幅提升

      “您好!术后感觉怎么样?”“挺好的。”“这是预防静脉血栓的视频,上面还有一些康复动作,术后第二天就可以跟着做。”……在妇科一病区,患者张女士刚做完子宫肌瘤术,很快就有护士到病房查房,还利用移动护理车带来了健康宣教。

       “术后,患者可以通过穿弹力袜、分阶段开展康复运动等方式,来预防静脉血栓。”护士长颜海燕告诉记者,病区正在积极建设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防治、加速康复病房,积极推进早期预防,达到VTE早防早治、缩短患者住院时间、节省医疗费用的目的。

       在护士长办公室,记者发现桌上摆放着众多培训表格。“平时,我们科室还经常开展理论学习、实践操作、设备仪器培训、疑难病例讨论等业务培训。”颜海燕说,长期以来,科室还严格推进护理服务品质精细化管理、全面开展5S现场管理,落实精品早会、Round查房等制度,精益求精提高科室护理水平。2020年妇科是医院收住病人最多的科室,也是开展3、4类手术以及日间手术量最多的科室。

      “以往功能制护理,给药、打针、输液是护士的主要工作。这些年,全面推进优质护理,落实责任制整体护理,为患者提供全面、全程、连续的护理服务。”黄小飞说,医院倡导“把时间还给护士,把护士还给病人”的服务理念,各职能部门为优质护理提供有力保障支持,让护士从繁杂的事务中解放出来。 

      理念转变的同时,医院护理专业的技术水平也在持续提升。医院将所有护理单元纳入优质护理病房,各护理单元结合专科特点,借助“一科一特色”推出优质护理服务新举措。同时,不断优化护理流程,制定标准化护理服务流程剧本,推进护理服务品质精细化管理;大力推进护理信息化建设,全面建成护理管理系统、电子白板信息功能、床头呼叫系统及二级护士站等,为护士临床工作带了安全与便捷。

       这几年,护理部在科研领域的努力也是初具成效,台州市课题、温岭市课题立项近10项。医院还积极举办各类护理竞赛,并选派优秀人才外出参加省市级技能竞赛获得佳绩。

      人才是医院发展的动力。针对各层次护士的需求,护理部开展了各层次护士座谈会、新入职“菜鸟”护士对话会等工作,大大提升护理团队的凝聚力。开展人文护理演讲比赛,推进叙事护理试点科室工作,举办人文互动瞬间图片展、视频展,将普通护士的日常工作闪光点放大,辐射到整个团队。

      黄小飞介绍,医院还积极搭建各层次人才培养平台,激励优秀青年护士,历练护理骨干,形成人才培养梯队。2014、2018年,医院分别选拔了两批共60名潜力护士,选取近30名潜力护士赴台湾进修学习,并外派5名护理人员出国进修。目前,医院还有20多名国内护理研究生在读,1名美国罗马琳达医学院护理研究生在读。

       服务没有止境。“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入贯彻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强弱项、提服务、保质量、促安全,加快发展护理服务。”黄小飞表示,护理部将进一步深化人文关怀内涵建设,进一步提升患者和护士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