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健康是幸福生活最重要的指标,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应有之义和重要支撑,是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一根必不可少的“承重桩”。拥有80年建院历史的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承担着温岭市医疗急救、预防保健和科研教学等任务。2000年4月,被浙江省卫生厅评为第一批三级乙等综合性医院。近年来,医院着力于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实施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以“五大工程”为推手,全面实施医教研强院战略,为百姓提供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医疗服务,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就医获得感和幸福感。
以三甲医院建设为契机,推进医院医教研协同发展
2018年1月,温岭一院正式启动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建设工作。建设以来,以查促改,不断完善提高,补齐短板,切实把各项工作落实整改到位。同时,把等级医院建设与提升医院内涵充分结合,实现医院综合实力全方位提升。在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第二次“国考”中,医院从首次排名的全国第257位一举跨越式跃升39位,在全国三级公立医院中排名第218位,考评等级晋级为A。2020 年度,在全省同级别医院DRGs指标中,医院CMI 值排名第一,RW≥2 值排名第二。
医院充分发挥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促改革、保落实的领导作用。实施“学科建设、人才建设、技术创新、科研建设、合作交流”的医教研强院“五环联动”机制。加强学科建设,创新开展人才“培育+引凤+筑巢”工程,不断优化医院人才梯队。拥有省县级龙头学科3个,台州市及温岭市重点学科20多个,温岭市重点学科群3个。心血管内科、妇产科、关节外科、脊柱外科、烧伤科、呼吸内科、泌尿外科特色明显。其中有2个重点术种进入全省前10位、9个进入全省前20位、20个进入全省前30位。2020年髋关节置换、膝关节置换、前列腺癌根治术分别位列全省重点术种排名第9位、第9位、第11位。2019年度中国医学科技量值(STEM)各学科领域百强排行榜中,医院烧伤科以浙江省内综合排名第4位的好成绩,名列全国第49位。
以加强医共体建设为抓手,促进卫生服务更加普惠共享
在9月24日的浙江省县域医共体工作推进会上,温岭一院作为唯一一家医院代表,作《以“两员一中心一团队”为抓手 打造医共体公共卫生温岭模式》的专题发言,得到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2019年3月,由温岭一院和6家成员单位组成的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医共体正式成立。医共体坚持以“一家人、一本帐、一盘棋”为目标,搭建框架、统一资源、统筹管理。全力探索医共体医防融合“慢性病专病医防中心”新模式,推动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主动融入医共体建设发展,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
医共体充分发挥骨质疏松等4个医防中心作用,统筹资源,开展专病防治培训、早筛早诊、基层指导、健康教育、考核评估和适宜技术推广。在基层免费开展前列腺癌、肺癌、结直肠癌等筛查,根据结果进行干预、诊断、治疗、随访、康复指导,全程闭环管理,最大可能挽救患者生命健康,全方位、全周期维护和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经过2年多的建设,温岭一院医共体以“大健康、大公卫”理念,重塑制度、再造流程,实现一键转诊、一次通办,进一步规范慢病管理,最大程度提高就医体验。2020年温岭一院住院下转人次、分院上转人次同比分别增长81.2%、68.9%。分院门急诊增长率达28.70%。重大慢病过早死亡率近三年从9.83%下降至8.84%;高血压、糖尿病规范管理率近三年分别从62.59%、61.57%提升至70.21%、73.39%。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近三年从18.62%提升至 31.88%,对公卫服务满意度近两年分别为98.03%、98.81%。
以党建引领凝聚战疫力量,交出抗疫高质量答卷
当发现温岭第一位新冠肺炎疑似患者,医院作为温岭市疫情防治定点医院,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重要决策部署及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的防控要求,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响应机制,把抗击疫情作为压倒一切的政治任务,科学规范、优质高效做好疫情防治工作。2020年1月—6月,医院共收住隔离治疗231例患者,其中确诊55例,实现了“零漏诊、零误诊、零死亡”;6月15日,对北京新发地回温岭的患者进行4次核酸检测呈阴性后,仍坚持实行隔离治疗,直至第5次核酸检测阳性得以确诊,充分发挥哨点医院作用。疫情平稳后,织牢医共体疫情防控安全网,指导辖区各分院第一时间派出驻企驻校健康指导员,积极助力复工复产,尽显社会担当。中共浙江省委、省人民政府授予医院“浙江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称号、台州市委组织部授予医院党委全市疫情防控一线表现突出的基层党组织(第一批)光荣称号。
在隔离病房,成立临时党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以科学理念推进精细化管理,助力医疗质量安全提升
医院全面实施质量规划、质量控制与持续改进,逐步完善医院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加强院科两级质量安全体系建设。通过委员会建设、主管部门监管与联合督查、科室自查等方式,实施月质量考核工作的常态化管理。医院加强规范化建设,顺利通过GCP认证、胸痛中心国家认证、临床检验科ISO15189现场评审等,质量认证体系更趋完善。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在全院各科室推广“5S现场管理”,借助PDCA、QCC、RCA等工具促进医疗质量提升,其中6个项目在浙江省品管大赛中获奖。坚持以患者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持续改进身份识别、危急值管理、手术安全核查、跌倒防范、VTE防控等工作,落实患者安全十大目标。
医院还从医院目标管理、运营管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学习成长管理等各个领域全方位深入开展精细化管理项目,做好精细化管理顶层设计,牢固树立全员精细化管理理念,项目化推进精细化管理,多部门协同发力,促进精细化项目不断深化巩固。运用平衡记分卡、KPI等科学管理工具建立现代医院目标管理体系,先后完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薪酬分配体系,做到三管齐下、形成合力,实现科学化、标准化、精细化管理。2019年,医院目标管理项目荣登全国精典案例三十强榜单。推行优质护理一科一特色、精品早会项目,不断提升护理质量。优化住院管理中心功能,统筹全院床位调配,提升床位使用率。
以数字化改革为手段,赋能医疗服务增效提质
医院坚持以患者为中心,以数字化手段持续赋能医疗服务,依托信息技术,不断改善医疗服务、提升患者就医体验。2020年,住院患者满意度达94.69%,门诊患者满意度达94.63%,并荣获浙江新闻官网举办的浙江公共场所服务大提升“9月份亮点项目”。
医院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以病人就医一件事全生命周期健康为核心,整合多方资源,开展一站式就医服务。门诊患者平均预约诊疗率65%,专家门诊预约率达80%以上,门诊患者平均等待时间小于20分钟。
2017年新院启用,建立一站式服务中心,医院还大力推进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危急重症孕产妇救治中心和危急重症儿童(新生儿)救治中心五大中心建设,整合优势资源,缩短管理半径,提高运行效率。其中,胸痛中心获得国家胸痛中心标准版认证,实现让患者看病少跑腿、不跑腿、就近跑,提升群众就医获得感。
2017年新院区全面投入使用,配备小车物流和气动物流,将常规性的物流配送工作通过物联网的方式来实现,提升医院管理效能。同年,医院全面推广无纸化病历归档,逐步完成纸质病历的无纸化归档改造,目前医院无纸化病历归档率已达到98%,成为浙江省为数不多成功实现无纸化归档的医院。
此外,医院推出了钉钉审批,优化办公流程,130多项审批流程实现线上审核,大大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员工工作“温馨感”,2020年,员工满意度达到98.77%。
以人文医院建设为路径,加强医院文化建设
医院始终坚持以患者和员工需求为导向的服务理念,深化人文医院建设。成立社工部,组织门诊志愿服务。建立白求恩救助基金,免费为尿毒症患者运送腹透液到家,坚持为环卫工人免费体检,举行7届温岭籍医疗专家清明节回乡大型义诊,开展网络健康直播72期(受益群众达150万人次),推动健康知识技能普及,受到当地百姓好评。
完善员工关怀体系,认真落实职代会民生实事项目。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开展暖心关爱工程,不断提升员工归属感、获得感和幸福感。《“爱在心 践于行”员工关爱行动》案例获得“第五季中国医院管理奖”实践类案例党建文化组铜奖。
医院还致力于打造“温一益”公益品牌。组织各类公益活动150次,受益群众达5万多人次,先后荣获浙江省卫健系统志愿服务大赛铜奖和银奖、全国医院人文管理路演大赛百强奖、中国医院公益风云榜百强奖,全国100多家医院2000多人次来院开展参观学习交流。
情系百姓,心系民生。迈进新时代,摆在一院人面前,初心使命已然明确。医院将继续加强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领导作用,贯彻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履行公益担当、服务百姓健康为重要使命,全方位提升医院水平,为群众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医疗健康服务,为实现健康中国梦贡献一份坚实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