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了不起的一院人】患者眼中刀子嘴、豆腐心的“好医生”

作者: 文/朱丹君、王凌云 图/林桉然 来源: 发布时间: 2021-12-03 10:09:01

       陈霞,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内三支部书记,消化内科副主任,内科教研室副主任,消化内科主任医师。温州医科大学兼职教授,硕士生导师。浙江省医学会消化病学与内镜学分会第九届委员会炎症性肠病学者委员,浙江省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第六届委员会小肠内镜学组委员,台州市医学会第八届消化病学与内镜学分会委员、台州市医学会消化病学与内镜学分会第一届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台州市医学会消化病学与内镜学分会第一届炎症性肠病学组副组长、浙江省消化中心台州分中心秘书组成员、中华消化心身联盟浙江省委员会首届理事、台州市消化道早癌协作组成员。

       “不到病房转一圈,心里不安稳。”不管是在内镜中心,还是在门诊上班,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陈霞主任医师,每天坚持提前半个小时到岗。在内镜中心,一站就是一天,很多同事出现了静脉曲张,可她却从来没喊过一声苦、一声累;在门诊,找她看病的患者多,加班到中午12点半是常有的事,匆匆吃一口饭,她又立即投入到新一轮的工作中。

工作19年来,陈霞凭借一颗医者仁心和精湛的医术,赢得了广大患者的信赖与尊重。她擅于专研、勤于学习,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发表论文近20篇;参与温岭市科技局课题项目近10项。因为各方面表现出色,陈霞被选为2017年浙江省医坛新秀培养对象,还被选为2019年“温岭市名医三年培养行动计划”培养对象。

中午不休息,加号一二十位是常有的事

       “侧卧着,放轻松,很快就好。”在内镜中心,陈霞一面指导患者摆好体位,一面娴熟地握着内镜进行操作。为了缓解患者焦虑的情绪,陈霞有时还跟他们拉拉家常。

       “我一般早上7点半过来,到下午6点才结束一天的工作。”她个子娇小,工作起来却风风火火,效率很高。送走了几名预约胃镜检查的患者后,陈霞终于闲了下来。听闻她在内镜中心,一站就是一天,记者问她,“累不累?”

       “工作时,注意力高度集中,不觉得累。回到家,感觉两条腿很酸痛。不过,这么多年,我已经习惯了。”2001年8月,陈霞从浙江大学医学院毕业,就一直在临床一线工作,几乎每天都穿梭在内镜中心、医生诊间和患者病床前。

       由于技术过硬,待人诚恳,找陈霞就诊的患者络绎不绝。有不少老病人从仙居、临海跑来,特意找她就诊。“大老远跑来的,我真过意不去。”当陈霞婉言劝他们就近就医,并声明可以帮忙联系老同事帮忙,但几位老病人一定坚持找她看病,这也深深地感动了她。

       无数的患者,在她的精心治疗下痊愈,还推荐亲戚、朋友前来。“平时一天的门诊量有80个左右,加号一二十个是常有的事。”陈霞说,她中午没有休息的习惯,经常在门诊工作到中午12点半至1点钟。

       “有些人从松门、石塘过来看病,转了三两趟车,来一次医院不容易。”熟知陈霞的人都知道,她是刀子嘴、豆腐心,碰到患者前来加号她很少拒绝。“再加,我中午就没饭吃了。”碰到加号人数实在太多,她就会这样开玩笑说一声,不少患者就理解了,也愿意到下午再来就诊。

 敢于啃“硬骨头”,在炎症性肠病治疗方面颇有成效

       “我和我先生都是医生,之前我在台州医院上班,我们半个月见一次面。儿子见证了我们的辛苦历程。”陈霞说,参加工作前几年,很多患者对她不信任,以为她是小医生。但是,她不气馁。

       “当医生,是一个经验慢慢积累的过程。”在繁忙的工作之余,陈霞不断钻研、学习,始终紧跟医学界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技术。在她和消化内科团队的共同努力下,该院消化道出血病种在全省排名第4,在消化道出血内镜下止血成功率达98%。2020年在危重症抢救成功率达100%。

       自工作以来,陈霞发现炎症性肠病(简称IBD)的发病率逐年增加。这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慢性非特异性的肠道炎性疾病。由于此病病程较长,容易复发,临床上与结肠溃疡、肠结核、肠白塞病等难以区分,诊断难度大。对该病的诊治常可反映一家医院消化内科综合实力的水平。

       “IBD患者大部分很年轻,每个病人的生活背景、家庭实际情况不同,医生需要为他们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为了诊治更专业更系统,她先后赴杭州、广州等大医院进修学习,在台州市率先成立IBD-MDT团队。

       “目前,我们收治的IBD患者有一两百人。”每年,陈霞还积极组织开展IBD病友会以及病友微信群,来增进医患之间的交流。每个月,浙一医院消化内科陈春晓主任医师,都会到特需门诊坐诊、查房。如今,温岭一院消化内科IBD病种在台州走在前列,在全省排名第19名。

       2020年,温岭一院消化内科成功申办了浙江省继续医学教育项目1项《《多学科团队协作模式下炎性肠病的诊治规范》。“我们将IBD-MDT团队积累的经验,与省内的其他基层医院进行分享,授课人员70%都是我们团队的成员。”陈霞自豪地说。

善钻研、勤思考,在医教研领域结出硕果

       “学无止境。”陈霞说,医学知识不断在更新,她需要不断充电强化自己,这样也可以给家庭创造一个学习的良好氛围。作为一个拥有两个孩子的妈妈,陈霞坦言,因为她和爱人的工作繁忙,他们没有太多时间陪伴孩子。

       “晚上,加班是常有的事,我和我先生商议后,一人必须在晚上9点前回家,为孩子点亮一盏温暖的灯。”在父母的潜移默化下,一双儿女都热爱学习。他们也是同事和朋友眼中的“美好家庭”。

       陈霞性格开朗,快人快语,跟患者、同事都能打成一片。在教学方面,她有着自己独特的教学理念和方式,担任市一院内科教研室副主任,被聘为温州医科大学兼职教授,负责医院规培生和实习生的带教等工作。

       “去做了,就要好好做。”陈霞上课认真,图文并茂,结合病例深入浅出分析,深得学生们的喜爱。她曾多次担任台州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业考考官,是该院参加结业考担任次数最多的考官。她还利用休息时间,积极参加义诊、下乡专家门诊等活动。在2020年初新冠疫情肆虐的时候,她又主动请缨进入隔离区工作,在发热门诊坚守岗位近1个月。

       陈霞不仅是位苦干实干的“超人”,也是位善于钻研勤于思考的“匠人”。工作以来,陈霞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发表论文近20篇。其中SCI收录4篇,均为论著。她参与温岭市科技局课题项目近10项,主持的温岭市科技局项目共4项,其中3项已顺利结题。在科研成果方面,也结出了累累硕果。三项获得温岭市自然科学学术奖一二等奖,两项获得台州市自然科学学术奖二三等奖。

      作为一名消化内科医生,陈霞时刻将患者放在心中,以朋友自居、以善良为引。多年来,她用自己的仁心、仁术为患者筑起健康的屏障,带领身边的同事打造一流团队,并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与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