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头条】连续多年名列榜单前列,这个集体是怎么做到的?

作者: 文、编辑/杨诗奕 图/杨诗奕、摄图网 来源: 发布时间: 2022-05-27 09:12:47

        心脏是人体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它是人体的“发动机”。一旦停止跳动就会危及人的生命。“时间就是生命”是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团队最好的印证。他们是刀尖上的舞者,他们与死神赛跑,与死神搏斗,只为患者点亮“心”的希望。

技术创新,空白屡次被填补

       “我们没有花里胡哨的吹嘘,想的就是如何把手术做好,把心血管病治好!”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林斌主任医师在采访中讲到。

       前不久,温岭市卫生健康局、温岭市科学技术局公布《2020-2021年度医学新技术、新项目评奖目录》,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的《左束支区域和希氏束起搏临床应用》和《心脏内超声在射频消融术中应用》分别荣获二等奖。这是心血管内科在市医学新技术新项目评比中连续获一、二等奖的第五个年头。

       心血管内科团队在介入手术中不断创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周而复始,不断提高,手术方案细节的改进、器械的重新设计、以及不同工具的结合运用……看似一个不起眼的小细节改进创新,都只希望为患者提供更佳的治疗手段。

       黄女士有心脏病家族史,从2020年开始,就一直饱受心脏病的困扰,经常性黒矇、晕厥,于是来院就诊。林斌主任团队为黄女士实施了台州市领先的生理性左束支区域起搏器植入术,成功实现完全生理性心脏起搏,并避免了传统右心室起搏术可能造成的心功能不全、心房颤动等不良反应。

       简单来说,就是将心脏比作一个房间,以往传统的起搏器是把起搏器电线直接接在墙上,通过墙壁的传导让心脏跳动,但是这样的电流速度、方向不符合心脏生理情况。而黄女士接受的左束支区域起搏植入术就是将起搏器电线接在墙壁一个叫左束支的开关上,起搏器电流通过开关沿着心脏生理的“线路”分布传导给整个心脏,电流速度快,且心脏各部分肌肉收缩有力,符合人体正常的生理状态。

       自2004年以来,心血管内科团队创造了许多“首例”及三项国家实用型专利技术,他们用严谨的态度、高超的技术、过人的胆量创造了一项又一项新技术新项目,填补了温岭乃至台州的一项项空白。

多项“首例

1.首例急诊冠状动脉造影支架手术抢救急性心肌梗死

2.首例三腔起搏器植入术

3.首例心脏除颤器植入术

4.首例冠状动脉旋磨手术治疗冠脉钙化病例

5.首例“经皮导管左心耳封堵术”预防脑中风

6.首例三维标测系统指导心脏射频消融术

7.首例冠脉内造影超声

8.首例冠脉血流储备分数测定(FFR)

9.首例“左束支区域起搏”

10.首例无导线起搏器(Micra)

11.首例卵园窝未闭封堵术

…………

国家级胸痛中心,一年救治400余例心肌梗死急重症患者

       “心肌梗死发生后120分钟内是抢救的黄金时间。”快速诊断、多科合作缩短患者从发病到治疗的时间,是救治病人的关键。2020年9月,医院正式成为温岭市唯一一家国家级(标准版)“胸痛中心”认证单位。

       而作为重要组成科室之一的心血管内科,从2004年开始就实行24小时全天候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支架手术模式。

      “病人意识丧失,血压低,心跳慢,随时有生命危险。”“需要立即开通血管,做急诊冠脉造影支架手术。”……

       5月19日20时,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急救中心内呼叫系统响起:“一心肌梗死患者到达医院。”急救中心医生一边进行人工按压抢救,一边经绿色通道将患者送入导管室,心血管内科林斌主任和范云操副主任医师早已做好准备,等候在DSA导管室。45分钟后,医生打通了患者的心肌梗死堵塞的血管,放了两个支架,患者病情好转,目前处于康复治疗中。

       “胸痛中心从院前急救到介入手术,有一套完善的公共救治体系,我们一直都在不断的优化,尽量缩短患者从发病到救治的时间,提高患者的预后。”副院长、心内科主任医师林文辉介绍道。

       目前在温岭市一院胸痛中心,急性心肌梗死患者“D to B时间”(从进入医院大门至开通梗死有关血管的时间)为75分钟,远低于国家标准90分钟。2021年,心血管内科共救治了400余例急性心肌梗死危急重症患者,院内死亡率小于3%。心血管介入手术复杂程度和手术量处于浙江省县(市)级医院前茅。

业务专精,打造学习型科室

       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建设于1990年。目前,有心血管内科西病区、心血管内科CCU东病区,设床位74张。医护人员57人,其中医生23人,护士34人,主任医师6人,副主任医师3人,副主任护师3人,其中博士后2人、硕士研究生10人,在职硕士研究生5人。

       对于心血管内科“务实、创新、合作、提高”科室文化理念,林斌是这样解释的,“唯有务实才能正视弱项,唯有创新才能更好发展,唯有合作才能形成合力,唯有学习才能更好地提高。”心血管内科从2016年开始,开展了医护人员“周周一课堂,人人登台讲”学习活动,持续关注心血管内科最新研究动态,努力提升科室的医疗护理水平。

      心血管内科团队建科32年来,一代代心内人努力拼搏,砥砺前行,临床、教学、科研迅速发展,目前已成为台州市医学重点支撑学科、温岭市医学六大重点学科群之一、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特色品牌学科、温岭市唯一一家国家级(标准版)“胸痛中心”单位、国家级“房颤中心”建设单位。科室拥有台州市林文辉名医工作室,温岭市曹海涛名医工作室,是浙江大学附属二院王建安教授工作站、浙二医院和邵逸夫医院血管内科合作科室,曾荣获“全国巾帼文明岗”、“台州市工人先锋号”、“温岭市青年文明号”等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