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肿瘤是全球发病率最高的疾病之一,中医药抗肿瘤历史悠久,现在大多数的患者发现肿瘤后第一时间想到的可能是手术或放化疗等方法。一般到了中晚期才会想到中医并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走进中医门诊寻求帮助,其实这是一种误解。
在肿瘤治疗当中,中医药其实可以贯穿始终,全程参与。中医在肿瘤治疗中的优势是什么?中医药治疗肿瘤强调以扶正祛邪,辨证论治,个体化治疗为原则,同时根据肿瘤不同分期进行辨证治疗:
治未病:
高危人群(癌前病变或“无瘤”患者)的预防,主要以祛邪为主;
围手术期:
以扶正补虚为主,祛邪为辅;手术后,由于大伤元气常出现发热、胃口不佳、腹胀、便秘等症状。中医药可改善或减轻术后的某些不良反应,促进身体尽早康复,赢得及时放疗、化疗的最佳时机,这对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
辅助治疗期:
配合放化疗、分子靶向药物、免疫治疗,以扶正为主,起到减毒增效的作用;减轻如恶心呕吐、脱发、骨髓抑制、神经毒性等不良反应,增加患者的耐受性。
放化疗间歇期与随访期:
祛邪与扶正兼顾;放化疗结束后的3-5年内,可坚持服用中药,提高免疫功能,抑制肿瘤细胞増殖或延缓增殖速度,延长患者带瘤生存时间。
姑息治疗期:
不能从化放疗获益的晚期患者或者老年人、体力状态差的患者,可以用单纯中医药治疗,常以扶正为主,祛邪为辅,达到带瘤长期生存的目的。
中医治疗肿瘤的误区有哪些?
误区一:中医药无毒副作用×
事实上,在中药的使用过程中,有两方面的毒副作用需要重视:
其一,有些中药长期、大量使用会损伤肝肾,如贯众、川楝子、天花粉、黄药子、半夏等,使用不当会引起药源性肝病。而防己、厚朴、木通、雷公藤等药会导致肾损害。肿瘤患者经手术与放、化疗后,肝肾已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因此在运用中药治疗时,应注意时时顾护肝肾。
其二,中药强调辨证论治,针对个体予以处方用药。若不依据患者情况,盲目地以西医对肿瘤疾病的认识与理解选择运用中药,势必会造成药不对症,甚至出现热证用热药、寒证用寒药、虚证用攻药、实证用补药等错误,不仅达不到治疗效果,反而会加重病情,延误治疗。
误区二:单纯运用中医药可以治愈肿瘤×
对于早期、孤立、较小、无转移的肿瘤,手术仍是首选治疗手段;而小细胞肺癌、白血病、恶性淋巴瘤等则是对化疗非常敏感,且有可能通过化疗治愈的肿瘤,如果放弃术疗与放、化疗,单纯运用中医药治疗,反而会失去最好的治疗时机。
肿瘤患者该如何养生调护?
养生调护需要做到天人相应,顺应自然规律,尤其应当在情志、饮食、锻炼等方面注意调护。
焦虑、抑郁等消极负面情绪容易诱发心身疾病,可通过音乐调适,参加社会活动,培养兴趣爱好,运动等方法达到心静神安。
饮食宜清淡易吸收,多样化的饮食及合理运用食疗能维持机体气血阴阳平衡。
适当运动及锻炼能促进气血运行,提高机体抵御邪气的能力。
调整起居饮食习惯,调畅情志,调护养生以达到防病的目的。
科普资料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在中医肿瘤治疗方面您还有什么疑惑吗?
浙江省中医院肿瘤科副主任陈群伟副主任医师要定期来院坐诊了!
门诊时间:11月6日上午
陈群伟,医学博士,副主任中医师。浙江省中医院肿瘤科副主任,浙江省医坛新秀,浙江省中青年临床名中医培养对象,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分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中医药学会肿瘤分会委员,浙江省抗癌协会中医肿瘤分会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肿瘤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世中联肿瘤精准医学专业委员会理事会理事。
主持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各1项,参与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3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获得省医药卫生科技奖三等奖1项。
擅长肺癌、肝癌、结直肠癌、乳腺癌等常见恶性肿瘤的中西医结合诊治。尤其在中医药参与恶性肿瘤不同阶段治疗中的应用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