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纪大了,是不是经常感到腿脚发麻并且冰凉,多走几步路就会感觉疼痛。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介入科杨睿副主任医师就接诊了这样一位患者。
赵阿公,今年100岁。一个月前开始出现,右足发凉、疼痛并伴有麻木感,近日疼痛逐渐加剧,晚上无法入眠,无奈在家属的陪伴下,来到医院门诊就诊后,被诊断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主要是由于下肢供血动脉出现粥样硬化病变,从而使下肢动脉管腔狭窄或闭塞,肢体血液供应不足引起的,如果不及时治疗,还可能继续加重出现足趾溃疡甚至坏死等严重的后果。赵阿公过来的时候,右足趾皮肤已开始发黑。
考虑到赵阿公年事已高,且患有多种基础疾病,介入科刘丽国主任医师、杨睿副主任医师为其量身制定了手术方案,决定进行血管介入微创手术。
经过医护团队2个多小时的全力配合,赵阿公的右髂动脉和右股浅动脉长达25公分的堵塞段被成功开通,血流明显畅通。
“没想到脚竟然不痛了,晚上终于可以睡个好觉了!”术后当天,赵阿公的右足疼痛感消失,皮肤颜色改善,皮温明显好转。现已恢复良好并出院。
杨睿提醒,如果在平常生活中出现以下几种情况,可能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引起的,要及时前来医院就诊。
①在活动或行走一段距离后出现大腿或小腿的肌肉酸困疼痛、疲乏无力,这时患者通常需要停止活动或行走,休息数分钟才能继续活动行走,如此反复交替出现的症状我们在医学上称之为“间歇性跛行”。
②小腿或足趾冰凉,而且常伴有麻木的感觉,天气转凉时症状尤其明显,这往往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前期表现。
③腿抽筋,当动脉发生硬化时,腿部血液循环受阻,血供减少,血流不畅代谢产物就不能被及时带走,当达到一定浓度时,就会刺激肌肉收缩而引起疼痛抽筋;另外,血流受阻血供减少后,局部组织出现缺血缺氧,生理生化功能发生紊乱导致下肢疼痛抽筋。
④足趾、足部和小腿的皮肤颜色出现异常,足趾颜色变的苍白、发紫、甚至变黑,严重时还会产生溃疡和坏死。
⑤静息痛,患者在休息时也可感到足趾疼痛,口服止痛药物仍难以缓解,尤其以夜间最为明显,甚至长期影响睡眠。
以下几种人比较容易得下肢动脉闭塞症
一是老年人,大于50岁的老年人容易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特别是男性,男性的发病率普遍要高于女性。
二是吸烟,吸烟容易引起动脉血管内膜的硬化狭窄,是最常引起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原因。
三是糖尿病,糖尿病患者的动脉血管内膜也更容易发生硬化病变。
四是高血脂,高血脂会引起动脉内膜脂质的沉积和钙化,加速血管病变的进展。
五是饮食结构不良,吃的东西太油腻,胆固醇含量越高、越可能发生高血脂,更容易引起我们动脉内膜的硬化。
六是高血压,高血压容易引起动脉内膜的细微损伤,血液中的脂质容易通过血管损伤的部位沉积在动脉的内膜引起硬化病变,这样的血管特别容易出现狭窄甚至闭塞。
专家介绍
刘丽国,介入科主任医师,介入科主任兼导管室主任。中共党员,现任台州地区医学影像学组常委。1988年毕业于牡丹江医学院影像专业。擅长对全身的良恶性肿瘤、动静脉血栓、动脉硬化闭塞症、梗阻性黄疸、消化道出血及各种原因的咯血和出血性疾病、血管畸形、血管瘤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门诊时间:周一上午
杨 睿,介入科副主任医师。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原北京301医院),师从我国著名的血管外科专家郭伟、熊江教授。在SCI期刊、中华系列期刊及国家级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参与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课题2项,获得实用新型专利1项。
学术兼职:山西省介入放射医师协会常委,山西省医师协会血管外科专委会委员,山西省血管外科青委会委员。
从事血管外科临床和科研工作16年,擅长主动脉夹层大支架原位开窗术、体外开窗术、烟囱技术、复杂腹主动脉瘤腔内支架修复术、颈动脉狭窄支架术及颈动脉内膜剥脱术、锁骨下动脉狭窄、肾动脉狭窄、主髂动脉闭塞腔内血管开通技术,下肢动脉闭塞自体静脉桥转流术、下肢动脉闭塞药涂球囊扩张术、糖尿病足血管腔内特色技术,下肢深静脉血栓机械清除术、困难滤器取出术、人工动静脉透析瘘修复术,下肢静脉曲张微创手术等。
门诊时间:周四上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