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头条】热҈热҈热҈҈……高温之下 谨防“҈热҈”出毛病

作者: 文/朱丹君 图/千库网 来源: 发布时间: 2023-07-14 11:35:08

҈热҈热҈热҈

҈全҈国҈各҈地҈进҈入҈高҈温҈炙҈烤҈模҈式҈

近日

温岭市气象台发布高温橙色预警信号

太平、城西、城东等镇(街道)

最高气温可达38℃以上

前来就医的老年人呈明显增多趋势

中暑了别硬挺,“热死人”不是玩笑话

 

 

七旬大伯听戏中暑

“天气太热了,最近还是少出门。”“记住了。”在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急救中心,七旬黄大伯像做错事的孩子,默默点了点头。7月5日中午,黄大伯顶着大太阳去隔壁村听戏,结果半路出现头晕、呕吐的症状,幸好被一熟人发现,通知其家里人及时送医。

“最近因中暑前来就医的老年人挺多的,如果感觉自己中暑了,千万不要硬挺。”急救中心副护士长周君杨告诉记者,老年人体温调节能力变差,散热能力降低,在一般人并不觉得很热的天气,也有可能出现热射病。而且,老年人的病症比较复杂。

记者了解到,老年人、婴幼儿、身体肥胖、精神疾病患者、慢性病患者以及户外从事重体力劳动的人更易发生中暑。引起中暑的原因多种多样,除了长期暴露在室外高温环境下导致中暑外,有些患者是因为长期处于高温、高湿、不通风的环境下出现的中暑。例如,有些人在不通风的厨房做饭,加上自身排汗能力较差,就容易中暑。

热射病可以理解为中暑的一种严重状态,一旦“中暑”变成了“热射病”,就可能有生命危险。热射病最突出的表现就是体温持续升高,能达到40℃以上。病人会出现昏迷、抽搐、谵妄、行为异常等症状。同时可出现脑、心脏、肝脏、肾脏、消化道、凝血功能障碍或衰竭,一定要紧急就医。

急救中心医生特别提醒市民,应当多关注老年人以及有基础疾病的患者,户外工作者尽量避免在高温暴晒的场景工作,如果必须在户外活动,要做好防晒,及时补水

 

“热中风”

头晕不一定是中暑,高温天谨防“热中风”

“这么热的天气,我是不是中暑了?”7月7日,家住东辉小区的张大妈出门买个菜,刚进家门她突感一阵眩晕,还伴随出现了头痛、恶心的症状,休息一会儿也不见好转,家人见状要送她去医院,但她坚持认为只是轻微中暑,没有大碍。

过了几十分钟,张大妈开始出现言语不清,一侧肢体不灵,家人急忙带其赶到医院,后被诊断为缺血性脑卒中,幸亏治疗及时,没有留下后遗症。

 

脑卒中有两个高峰期,一个是温度在0℃以下的寒冬,另一个就是气温超过32℃的盛夏。”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王琳琳表示,此时出现的中风俗称“热中风”,常由于出汗增多,体内水分流失增加,血黏度上升,血流减慢,导致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上升。夏季人体表面和外周血管扩张,血压较其他季节略低。此外,高温天人们采取降温措施,出现大幅度冷热交替,造成脑血管骤然收缩与扩张,脑血流量改变,对于血管能力调节欠佳的老年人,尤其会增加卒中风险。

脑卒中与中暑有一些症状相似,比如头晕、恶心呕吐、肢体无力、嗜睡等。那么,如何快速区分以免延误脑卒中最佳治疗时机呢?据王琳琳介绍,中暑是人体产热和散热功能失调,高热是致病原因,脱离高热环境症状常常有所改善。如果是情绪激动、暴怒,尤其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出现类似症状多考虑为脑卒中。不过,无论是中暑还是脑卒中,当出现身体不适症状都要引起重视,及时就医。

 

 



防暑小知识
 

中暑是夏季高发病,很容易被大众忽视。气温高、湿度大的环境,容易导致人体体温调节发生障碍,水、电解质平衡失调,造成中暑的发生。

中暑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头昏、头痛、口渴、大量出汗、全身疲乏、心悸、恶心、呕吐、肌肉痉挛等症状,体温升高至38.5℃以上;也有部分中暑患者体温正常或稍高。

高温天气下,一旦出现上述症状,要及时到阴凉通风的环境下休息,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可通过冰袋冷敷或湿毛巾擦拭身体等方式降温;如症状严重,应及时就医,防治病情恶化。

 

识别三种重症中暑

高温热浪可直接引起热疹、热水肿、热晕厥、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等热相关疾病。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是重症中暑的三种不同临床表现,应尽早识别相应症状,及时就医。

(1)热痉挛。大量出汗后出现短暂、间歇发作的肌痉挛,伴有收缩痛,多见于四肢肌肉、咀嚼肌及腹肌,尤以腓肠肌为著,呈对称性。体温一般正常。

(2)热衰竭。出现以血容量不足为特征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如多汗、皮肤湿冷、面色苍白、恶心、头晕、心率明显增加、低血压、少尿,可伴有眩晕、晕厥。体温常升高但不超过40℃,部分患者早期仅出现体温升高。

(3)热射病。出现以体温明显增高及意识障碍为主的临床表现,表现为皮肤干热、无汗、谵妄、昏迷等;可伴有全身性癫痫样发作、横纹肌溶解、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等。体温高达40℃及以上。

(部分科普资料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