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2015年6月踏入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滨海新城院区ICU病房,王雪红便以一双稳定的手、一颗赤诚的心,在生死竞速的战场上书写着平凡而动人的故事。十一载春秋,她始终扎根重症护理一线,用专业与坚守托起无数危重患者的生命希望。
ICU病房里,呼吸机、CRRT机等精密仪器昼夜运转,监护仪的滴答声是这里最紧迫的战鼓。面对气管插管、深静脉穿刺等高难度操作,王雪红总能以近乎本能的速度完成。去年盛夏,科室收治首例大剂量精草铵膦农药中毒患者,她作为CRRT治疗小组核心成员,连续数日守在血滤机旁,精准调控每一项参数。当患者转危为安时,她只说:“患者的健康是我最大的追求,一切都值了。”
最惊心动魄的抢救发生在2023年冬夜。一位因汽车爆炸导致严重多发伤的患者被紧急送入,入院时已陷入昏迷,血压测不出,生命体征如风中残烛。王雪红飞奔至床旁,建立静脉通道、协助气管插管、连接呼吸机,动作一气呵成。当患者心跳骤停时,她跪在床边持续心肺复苏,十几个小时的鏖战后,终于从死神手中抢回生命。同事回忆:“那晚她的后背湿透又捂干,却始终盯着监护仪不敢眨眼。”
作为“海上飞虎队”急救志愿者,王雪红无数次直面狂风巨浪。某次深夜出海救援硫化氢中毒船员,她在剧烈颠簸的船舱里强忍呕吐完成急救,返航时急救箱里堆满呕吐物,她却笑着调侃:“忍不住就去船沿吐,吐完还得回来照顾病人。”这样的经历在她身上留下太多印记:被鱼虾腐臭浸透的防护服、晒得黝黑的皮肤、永远带着海腥味的发梢,却从未磨灭她随叫随到的热忱。
2024年院部操作员竞赛中,王雪红以第二名的成绩脱颖而出。担任培训师期间,她主动向老护士请教经验,拍摄标准化操作视频,制定可视化流程图。在带教实习生时,她常说:“呼吸机参数调高0.1毫米汞柱,可能就是生与死的距离。”这种近乎苛刻的严谨,让科室整体护理质量显著提升。
作为持续质量改进小组成员,她主导的“VTE预防措施落实率”项目使预防措施执行率提升40%。连续两年获评院部优秀员工的奖状,静静躺在她的更衣柜里,与泛黄的急救手册、磨损的听诊器为伴。
在冰冷的仪器与刺鼻的消毒水间,王雪红始终保持着温暖的底色。她会攥着意识模糊患者的手低语鼓励,会为气管切开患者手绘沟通卡片,甚至记得每位患者的饮食偏好。有实习生问她:“在ICU待久了会不会麻木?”她指着监护仪上跳动的曲线回答:“这里每道波纹都是活着的声音,我们得帮他们把声音传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