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暖心】一次手术解双忧,一面锦旗诉真情

作者: 文/图/编辑 周悦纳 来源: 发布时间: 2025-03-07 00:00:00

3月4日,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胃肠外科诊室内,患者张先生(化名)将一面印有“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锦旗郑重交到科室主任陈国富手中。这背后,是一段关于信任、技术与医德的暖心故事。




结肠双肿瘤,微创精准“一箭双雕”减轻患者负担



2024年底,张先生因腹痛、便血就诊,经检查确诊为中低位直肠和横结肠同时多原发肿瘤。病灶分布于不同肠段,手术方案设计要在根治肿瘤和保留功能上做到最好,陈国富主任组织学科团队经过综合评估后,决定突破常规,设计“腹腔镜下微创一次性根治保功能手术”方案,同时通过精细手术操作,避免预防性造口导致的二次手术对患者造成的经济负担和两次麻醉手术对患者身心的打击。

陈国富主任凭借丰富的胃肠道肿瘤微创手术经验,带领团队通过3D影像重建精确定位病灶,利用腹腔镜技术对两处肿瘤进行精准切除,并完成淋巴清扫和肠道重建。术中采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减少创伤,术后患者未出现吻合口瘘等并发症,恢复进程还提前了。

“陈主任不仅手术做得好,还总站在我们的角度考虑费用和康复问题,是一个特别好的医生。”在张先生住院期间,陈国富每日查房时耐心解答患者疑虑,团队还为其定制营养支持和心理疏导方案。张先生在复查时送上锦旗,坦言:“原本以为要遭两次罪,没想到陈主任用一次手术就解决了问题!省了钱,少受罪,还恢复得快。”陈国富表示,优化治疗方案是医生的责任。我们团队始终追求在根治疾病的同时,最大限度减轻患者身心负担。

image.png

张先生来复查


作为技术与温度并重的医疗典范,锦旗不仅是患者对陈国富团队的感激,更是患者对医院“以患者为中心”医疗理念的认可。陈国富作为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胃肠外科带头人,兼任浙江省抗癌协会胃癌外科分会委员等职,擅长胃肠道肿瘤微创手术及综合治疗。其团队年均完成高难度胃肠肿瘤手术超400例,以“精准化、个体化”理念为患者提供优质诊疗服务。



胃肠外科团队简介


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胃肠外科是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胃肠外科是温岭市医学重点学科,核定床位46张,有医生12人,护士14人,其中正高2人,副高5人,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5人。科室在中国县级医院专科竞争力排行榜上位列第5位。与邵逸夫医院胃肠外科建立了协作关系。

科室开展的多项重点医疗技术达到省内先进水平,其中胃癌、结直肠癌的规范治疗(包括胃癌、结直肠癌的术前多学科综合治疗、新辅助化疗、腹腔镜根治手术、术后辅助治疗等)、胃肠间质瘤规范化综合治疗、经肛内镜结直肠切除或取出标本等位居省内前列。在危急重症患者的抢救中,成功率超过了90%,远超国内平均水平。


诊疗项目:

胃肠肿瘤:胃癌、十二指肠及小肠肿瘤、结肠癌、直肠癌、胃肠道间质瘤、结直肠多发性息肉病

胃肠非肿瘤性疾病:胃十二指肠溃疡及并发症、肠梗阻、肠套叠、先天性巨结肠、贲门失迟缓症、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克隆氏病、溃疡性结肠炎、胃食管反流性疾病、食管裂孔疝、重度肥胖等。

各种胃镜肠镜检查与治疗:早期胃癌筛查、EMR、ESD。

II型糖尿病手术治疗、重度肥胖的减重手术治疗等。


诊疗特色:

1.2010年在省内较早引进了国际上先进技术熟练开展微创腹腔镜胃癌、结直肠手术和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对胃肠道肿瘤率先开展规范化诊疗,开展多学科讨论(MDT),同时积极开展围手术期肠内外营养支持治疗,提高了胃肠肿瘤治疗的效果。

2.在胃肠道肿瘤诊治方面,胃癌、结直肠癌的术前多学科综合治疗、新辅助化疗、腹腔镜根治手术、术后辅助治疗和快速康复外科技术(ERAS)等已成为胃肠外科特色。

3.熟练开展规范化的胃癌根治手术(如胃癌D2、D3手术及联合脏器切除)、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早期直肠癌经肛门切除术、全结肠切除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Whipple手术)、胆管癌根治术、胃肠间质瘤(GIST)治疗、胃食管反流性疾病术、重度肥胖的微创手术、大肠癌肝转移或腹腔镜疝修补术等。




科普
肠道肿瘤的预防与健康管理,科学助你远离风险

肠道肿瘤(包括结直肠癌、直肠癌等)是全球高发癌症之一,但其发展过程缓慢,且可通过科学预防和早期筛查显著降低风险。结合最新研究及医学指南,以下从生活方式、饮食、筛查等方面提供系统性建议,帮助大众建立科学的防癌意识。




饮食调整:“吃”入手降低风险


1.增加膳食纤维摄入

多食用全谷物、豆类、新鲜蔬菜和水果,这些食物富含膳食纤维,能促进肠道蠕动、减少致癌物质滞留。研究表明,每日摄入25克以上纤维可降低20%-30%的肠癌风险。

推荐食物:燕麦、糙米、西兰花、苹果、坚果等。


2.减少红肉及加工肉类

红肉(牛肉、猪肉等)和加工肉制品(香肠、培根等)含有较多饱和脂肪和亚硝酸盐,长期过量摄入会增加肠道炎症和癌变风险。建议每周红肉摄入不超过500克,加工肉类尽量少吃。


3.控制脂肪与糖分

高脂肪、高糖饮食易导致肥胖和胰岛素抵抗,间接增加肠癌风险。优先选择橄榄油、鱼类等健康脂肪,并减少油炸食品、甜饮料的摄入。


4.补充抗氧化剂与维生素

蓝莓、菠菜、胡萝卜等食物富含抗氧化剂(如维生素C、E),可中和自由基对肠黏膜的损伤;维生素D(通过日晒或鱼类补充)也有助于调节细胞生长。




生活方式:日常习惯的“防癌密码”


1.规律运动,维持健康体重

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可改善肠道菌群、减少炎症因子。肥胖者(尤其腹型肥胖)需通过运动将BMI控制在18.5-24之间。


2.戒烟限酒,避免毒素累积

吸烟产生的致癌物(如亚硝胺)可直接损伤肠道细胞;酒精代谢产物乙醛则干扰DNA修复。建议戒烟,男性每日酒精摄入≤2杯,女性≤1杯。


3.规律作息,管理压力

长期熬夜或精神压力过大会削弱免疫力,增加肠道炎症风险。建议每日7-8小时睡眠,并通过瑜伽、冥想等方式调节情绪。




高危人群与早期筛查:早发现是关键


1.高危人群需警惕

有肠癌家族史或遗传性疾病(如林奇综合征、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

长期患有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或肠道息肉。

年龄>50岁、男性、肥胖及长期不良饮食习惯者。


2.筛查手段与频率

肠镜检查:金标准,可直接发现并切除息肉,建议普通人群从45-50岁开始,每10年一次;高危人群提前至40岁甚至更早,每3-5年一次。

粪便检测:粪便潜血试验(FIT)或DNA检测适合初筛,阳性者需进一步肠镜确诊。

肿瘤标志物:如CEA、CA19-9辅助监测复发,但不可替代肠镜。




异常信号:及时就医的“警报器”


若出现以下症状超过2周,需尽快就诊:

1.排便异常:腹泻与便秘交替、便血或黑便、大便变细。

2.腹部不适:持续隐痛、腹胀、触及肿块。

3.全身症状:不明原因消瘦、贫血、乏力。




治疗与预后:早期干预效果显著


肠癌早期(Ⅰ—Ⅱ期)手术治愈率可达90%以上,晚期则需结合放化疗、靶向治疗等综合手段。因此,定期筛查和健康管理是延长生存期的核心。肠道肿瘤的预防需“防治结合”:通过饮食优化、运动习惯和定期筛查构建三重防线。尤其高危人群应提高警惕,及时干预癌前病变。记住,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最好的“抗癌药”,早行动才能远离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