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爱耳日】聆听无碍,沟通有爱

作者: 文/苏仁杰  图/千库网 来源: 发布时间: 2025-03-07 00:00:00

全球约15亿人面临听力损失我国听力障碍人群超2亿,其中7000万人急需康复干预。这个庞大数字背后,是认知衰退、社交障碍与安全隐患的多重危机:听力损失者患阿尔茨海默病风险激增2-5倍,沟通障碍引发的抑郁焦虑更侵蚀着生命质量。

3月3日第26个全国 “爱耳日” 。今年爱耳日的主题是 “健康聆听,无碍沟通”。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在九龙湖公园参与“志愿同行 温情在岭”暨“万朵鲜花送雷锋”活动,开展免费义诊,为广大市民科普科学用耳知识。


01年龄不是壁垒

全生命周期面临听力威胁

银发危机:60岁以上人群30%-50%患听力障碍,老年性耳聋已成第三大慢性病,却常被误认为"耳背正常"。


青春静音:20-40岁突发性耳聋患者十年间翻倍,耳机不离身、熬夜压力大让年轻耳朵"未老先聋"。


稚嫩之殇:每千名新生儿1-3例先天性耳聋,中耳炎、滥用药物、噪音正吞噬更多儿童的听觉未来。


02科学护耳三部曲

预防—筛查—干预


1. 远离"隐形杀手":

   严守"60-60"耳机原则,嘈杂环境启用降噪耳塞

   警惕工地、KTV等场所>85分贝噪音(相当于电钻声)

   避免链霉素等耳毒性药物,控制高血压糖尿病


2. 捕捉预警信号:

 儿童抓耳/流脓、成人耳闷/耳鸣需立即就医

   新生儿48小时内完成听力基因+行为筛查

高危人群每半年听力评估,普通人年检增加听力学检查


3. 精准分级干预:

   传导性耳聋:鼓膜修复术成功率>90%

   感音神经性耳聋:助听器补偿、人工耳蜗重建

   突发性耳聋:72小时黄金救治期,70%患者可恢复

03科技赋能听见未来

2025年AI助听器将实现环境声智能过滤,脑机接口人工耳蜗或突破语言解析瓶颈,基因编辑技术有望修复遗传性耳聋。守护听力需要全社会共同行动——政策加强噪声监管、企业研发防护设备、媒体传播护耳知识,让我们携手打破静音壁垒,让每一声呼唤都有温暖回响。

(注:文中数据及医学建议均来自国家卫健委《防聋治聋技术指南》、WHO《世界听力报告》等权威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