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警惕】老人从轻微不适到重症肺炎,一周之隔!流感并发风险给所有人敲响警钟

作者: 文/王云滨 图/摄图网 来源: 发布时间: 2025-02-07 00:00:00

2025年2月3日,大S徐熙媛在日本旅游期间患上流感引发肺炎,最后因败血症而不幸去世,年仅48岁。

这一讯息让大众不禁感慨,流感会造成如此严重后果?无独有偶,2025年1月初,71岁的石塘人王伯(化名)开始有点头痛、全身酸痛、低热、咳嗽,但是并不怎么剧烈,偶尔咳少许白痰。

家里人劝他去医院看看,但王伯平时身体非常好,对于小小的“感冒”,他觉得问题不大,去药店里买了点常见的感冒药吃下,头也不疼了,全身肌肉也不酸痛了,只是发烧仍然断断续续、反反复复,测出来最高体温38.3℃,咳嗽还是不见好,痰也增多了,痰的颜色也变黄了,就这样拖了一周时间。

“我喘不过气了!差点憋死”

2025年1月8日早上,王伯起床后感觉胸口发闷,呼吸很不顺畅。“我喘不过气来,还是去医院看看吧!”他这才叫上儿子陪着上了当地医院。

在当地医院,王伯先检查了血常规,白细胞指数已经达到了正常值的3倍多,C反应蛋白也超过正常值的20倍,呼吸道病原体核酸检测为甲型流感病毒阳性,胸部CT平扫提示两肺多发感染。

王伯傻眼了,这才过了一周时间,怎么就得肺炎了?儿子劝他赶紧到大医院看看,于是一路陪着他从石塘来到了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就诊。

在急诊抢救室,王伯呼吸急促,急诊科王云滨副主任医师检查后发现他口唇发绀,血氧饱和度80%,双肺存在湿啰音,结合两肺多发斑片状高密度影的肺部CT报告,不禁皱起眉头。

“肺都白了这么多,属于比较典型的流感并发的重症肺炎,需要紧急抢救并住院治疗!”鉴于王伯病情较重,王云滨副主任医师当即建议他先经鼻高流量吸氧缓解呼吸困难,而后给予抗病毒、抗炎、化痰、平喘以及对症治疗,并入住感染科进一步治疗。

住院一周后,CT显示王伯的肺炎明显吸收好转,咳嗽、咳痰、胸闷气喘等症状也明显好转。“治疗效果不错,过两天就可以出院了。”查房的时候,感染科马春莲主任医师告诉王伯。

“看病这事真不能拖啊,没想到会拖到这么严重!谢谢医生,我这次是真的长教训了!”王伯回想起来,非常后怕。

如今,王伯已经出院,感染科林淼垚医生还在电话随访中密切关注王伯有无再发热、有无胸闷气急,并叮嘱他按时到感染科门诊随访。

病情为何进展如此迅速,专家这样说:

流感和感冒,虽然只有一字之差,却大不相同。感冒是大白话的概念,医学上叫“上呼吸道感染”。流感是“流行性感冒”的简称,指流感病毒感染;在我国,常见的有甲型流感、乙型流感等,如果不及时治疗,更容易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如肺炎、心肌炎、败血症、休克、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等。特别是对于存在基础疾病的老年人来说,很可能发生炎症因子风暴,导致炎症反应急剧加重,可严重威胁健康。

流感可能引发的呼吸系统并发症有

肺炎:流感病毒可直接侵犯肺部,导致原发性流感病毒肺炎,严重时还会继发细菌感染,引发细菌性肺炎。患者会出现剧烈咳嗽、严重呼吸困难、持续性或反复发热,甚至咳出带血或脓性痰液。

支气管炎:病毒会刺激支气管黏膜,引发支气管炎,表现为持续性咳嗽、咳痰,严重时痰液黏稠,难以咳出。

此外,医生们还观察到,不少流感患者的肌钙蛋白、心肌酶谱指标会升高,提示心血管系统并发症风险,比如心肌炎。因为流感病毒可侵犯心肌细胞,导致患者出现胸闷、心悸、乏力、面色青紫等症状,严重时可引发心力衰竭。

流感来袭,哪些人群需要特别注意?

1.年龄小于5岁的儿童

由于儿童的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感染流感病毒后极易合并支气管肺炎、喉炎、中耳炎、扁桃体炎等。尤其是年龄小于2岁的儿童,更易发生严重并发症。

2、年龄大于65岁的老年人

老年人的免疫功能和呼吸道防御功能减退,感染流感后病程较长,症状较重,容易引起病毒性肺炎,甚至导致呼吸衰竭、心力衰竭。

3、慢性疾病患者

如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高血压除外)、血液系统疾病、肾病、肝病、代谢及内分泌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免疫功能抑制等。这些患者由于基础疾病的影响,感染流感后更容易出现严重并发症。

4、身体质量指数(BMI)大于30的肥胖者

肥胖者的免疫系统功能可能受到影响,导致对病毒的抵抗力下降。

5、妊娠期妇女和围产期女性

由于生理变化,免疫系统受到一定影响,感染流感后更容易出现重症。

*温馨提醒

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感染科主任马春莲提醒:

“在流感高发季节,虽然全人群普遍都存在感染的风险,症状大多不重,但某些特定人群感染流感后更容易发展为重症,甚至出现严重并发症。如果有发热、咽痛、全身乏力、咳嗽等症状,应及时去发热门诊就诊,如果确诊甲流,应尽量在48小时内给予抗病毒等治疗,如果同时伴有有胸闷、心慌、气喘等症状,应及时去感染科或急诊科就诊。”

流感虽然可怕,但只要我们了解其并发症的严重性,掌握正确的应对措施,积极预防,如勤洗手、在公共场所戴口罩等,发病后及时就医,就能有效降低流感对健康的威胁,从而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