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正能量】从学术殿堂到科普短视频舞台,在职博士如何蜕变为百万粉丝博主

作者: 文/朱丹君 图/林桉然、千库网 来源: 发布时间: 2024-11-09 00:00:00

汪晓伟(抖音号:汪医生食指比较长)

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肛肠科主治医师,2014年毕业于浙江大学临床医学,目前是浙大在职博士。



在某短视频平台,汪晓伟凭借专业的科普内容和独特的表达方式,成功吸引了115.1万粉丝的关注,累积获赞2119.9万。作为一名外科医生,加班加点是常有的事,汪晓伟已经养成中午不休息的习惯。一个人、一台手机,在短暂的午休时间,汪晓伟就能制作出一条生动、有趣的科普短视频。核心

“网上不严谨的科普太多了,我做短视频的最初目的,是想给网友科普肛肠科相关知识,比如痔疮应该怎么预防、痔疮发作了怎么办,分析肛肠科医生的日常生活,让大家了解我们这个群体。”从今年年初开始,汪晓伟已经更新了120多个科普短视频。令人惊叹的是,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汪晓伟每天还能保持更新一至两个短视频,同时他还是一名浙大在职博士。
“一开始只有几百粉丝,其中有100个还是认识的。”今年5月,汪晓伟突然改变了短视频风格,以诙谐加自黑的方式,讲述他工作中碰到的一些有趣经历,积极传播关于肛肠科的科普知识,没想到赢得了众多粉丝的喜爱。
“有个短视频的播放量达到了1000多万。”几个月时间,就成为一名拥有百万粉丝的科普达人。汪晓伟说,在新媒体上做科普,最大的难点在于尺度的把握,“因为我是一名肛肠科医生,很多我们工作中习以为常的事,拍成视频后,就显得比较敏感,很难过审,后期要改很多次,出现很多消音和马赛克,非常影响视频质量。”
图片
汪晓伟是一名大肠外科医生,包括他的博士研究方向都是大肠癌,但是肠癌的话题比较沉重,所以他讲得不多。“希望我的视频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快乐。”汪晓伟发现,很多粉丝都不喜欢死板的宣教,反而很喜欢这种风趣的科普视频,在改变歌曲中也插入科普内容,创作了很多作品。
“很多粉丝觉得我说话比较有趣,或是单纯想着来听故事,但无意间他们就会学到一些科普知识。”汪晓伟说,每个科普短视频他都经过深思熟虑,必要时他将引用文献和指南标注起来,努力将科普内容做到有依有据。

图片

“久坐、吃辣,这些都是痔疮发作的因素之一,但有时这些习惯很难改变,我们需要在生活和健康之间做一个平衡。”汪晓伟告诉记者,他的百万粉丝中有70%都是女性,由于女性天生的生理构造以及妊娠等因素,常常受到痔疮困扰,“现实生活中,很多女患者看到男医生会难为情,这是很正常的,我们科室也有女医生,可以选择她们就诊,有不舒服不要拖。”
“很多男性上厕所爱玩手机,或是一些健身爱好者,他们经常练习深蹲,这会增加腹内压,长此以往容易导致直肠静脉回流受阻,加重痔疮。”对此,汪晓伟提醒市民要注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比如上厕所不玩手机,排便时间控制在3 分钟以内;另外,便后要用水冲屁股或者湿厕纸擦屁股,保持肛周卫生,这样可以预防痔疮、肛周脓肿等疾病。”
采访时,记者注意到汪晓伟说话语速非常快。“这其实是在工作中练出来的。”汪晓伟说,他之前在病房一天最多收40个病人,他要一一找病人谈话,“问病史、诉说手术前注意事项,每个病人至少谈15分钟,你的语速自然就上来了。”汪晓伟还有一个心愿,“希望什么时候我失业就好了,说明我们的科普宣教已经到一个很好的程度,大家都不用去看肛肠科医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