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最美医生】医于生活,学自精尖,善存一念,这是一位外科医生的韧劲

作者: 文/周悦纳 来源: 发布时间: 2024-10-18 00:00:00

编者按:在疾病与痛苦面前,他们用专业与勇气,为患者撑起一片希望的天空。他们的故事,虽不总是轰轰烈烈,却总是温暖而坚定。他们,就是我们心中的“最美医生”。近日,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9位医生被评选为温岭市“最美医生”,让我们一睹医生的风采,向所有默默奉献的“最美医生”致敬。本期为大家介绍的是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王军友主任医师。

作为一名外科医生,二十年里,王军友在无数的不眠之夜之中,在无数的病情变化之中,坚持善良为本,技术为上,诲人不倦。工作中,他勤看书,勤钻研,多向同仁前辈学习,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在实践中解决问题,在实践中学习提高。在科室开展显微技术、神经内镜技术、立体定向技术等微创技术。作为带教老师,总是把他多年的知识经验传授给学生。


带教中的他,注重学生“吃透”疾病症状背后的原理,学会灵活运用

“书本知识和灵活运用是两个概念,在考虑学生们的需求同时,希望他们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作为一家教学医院,每年常有温州医科大学、台州学院医学院等等医学生过来见习、实行。神经外科也成为医学生实习的科室之一,作为一名“过来人”,王军友总是把他多年的知识经验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入行时感受到温暖的正能量,使学生以后从医,可以少走弯路,缩短学习曲线,免得耽误病人病情。

在教学中,他注重专业思维,结合人文关怀、法律意识。担任温州医科大学本科学生《颅脑创伤》的理论授课期间,王军友结合从医生涯的得失,做了《七个故事》的精彩分享,让学生体会到一个医生成长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同时,积极探讨新的教学方法,在温州医科大学立项两项教学课题。经过学生的投票,多次被评为温州医科大学优秀带教老师、台州学院医学院优秀带教老师。同时,被评为温州医科大学兼职教授。

而对于在医院的规培生、组里的年轻医生,王军友也常常一起邀请他们对遇到疑难的临床病例进行深入讨论,在手术中也是多多放手,多给机会,把所悟所感进行充分地分享,组里的医生手术水平进步很快。


技术为本,不断学习提升专业技能

“病人到医院里,根本目的是解决苦痛。没有过硬的技术,谈何治病救人。”这句话一直激励王军友不断学习,并成为他钻研医术,努力提升的动力从工作起,他通过多看书,多看病人,多向同仁前辈学习,在实践中遇到问题,在实践中解决问题,在实践中学习提高。扎实的理论功底让他顺利通过各类考试并成为一位主任医师。在科室先后开展显微技术、神经内镜技术、立体定向技术等微创技术等。针对脑出血病人,使用小骨窗、神经内镜,皮层切口小,术后水肿反应轻。其中,他和团队开展的《立体定向下精准微创治疗(穿刺抽吸+尿激酶)自发性脑出血》获得温岭市医学新技术新项目二等奖。切除的一例大脑胶质瘤病人,至今生活质量良好。今年年初切除的一例矢状窦脑膜瘤,由昏迷转为清醒,由肢体偏瘫转为独立行走。医学贵精,不精则害人匪细。

大数据年代,医学知识更新很快,学习途径更加方便,王军友利用工作之余,系统学习了本学科的专业书《王忠诚神经外科学》《现代神经外科学》《neurosurgery》等中外经典神经外科专著。为了进一步提升能力,通过了浙江大学医学院在职博士入学考试,由于疫情三年的时间耽误,力图尽快毕业。总结医学知识,在SCI上发表3篇文章,影响因子总计约9分,共被他人引用10次。



心存善念,换位思考,平等交流,提升患者信任度

“生病,不但遭受肉体之苦,心灵上也备受折磨。上班头一天,师傅就说过,作为一名医生,要有善良之心,我们换位思考,说不定就能帮到患者。”王军友回忆,农医保还没实行的时候,当时医院的很多设施也不够人性化,很多病人都是农民,经济上不富裕。可想而知,医生真的是病人眼中的“性命所系,健康相托”。王军友看到他们的急切和需要,就会主动帮助他们。在门诊时,他发现有些病人从石塘等较远处过来,来去不便,会尽量帮助路途较远的患者当天完成检查,给予诊疗方案,遇到实在当天完成不了,留下病人的联系电话,事后等检查结果出来,电话告知患方。得知有些病人,在经济上较为困难,则想办法给出最佳治疗方案,在医疗费用上减少患者的负担。

“几句宽慰的话语,与患者坦诚交流,不仅可以缓解家属情绪,也对积极配合治疗有非常好的效果。”值班的某一天,有一位初中生曾因肢体麻木入院,当检查后发现是脑干出血,由于孩子还小,又是家中唯一的小孩,家里人担心不已,十分焦灼,他了解后便耐心告知家属情况和治疗方案,在沟通一番后,舒缓家属焦虑心情,也赢得家属的信任,住院观察治疗两周后,孩子情况稳定出院,家属还特别感谢了他。


参与援阆交流学习,提升管理技术

2023年度下半年,王军友还作为浙川东西部协作派出的专技人员,来到了千里之外的四川省南充市阆中市,参与援助交流。在相互技术交流学习中,完成了各项工作。在科室质量管理上,推动以质量管理小组为载体,将精细化管理融于日常工作。在技术交流上,深度参与,相互提高,有效地提升专业能力。传承红色文化,秉持授人以渔,发展适宜化技术,造福革命老区百姓健康。参与健康公益活动,帮助留守老人家。

如何成为一名好医生,王军友认为这是个简单、却又复杂的问题。善良为本,技术为上,诲人不倦,是他作为一名普通基层医生二十年如一日的所作所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主人公保尔保尔·柯察金说过:‘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应碌碌无为而羞愧。’”王军友表示,作为老百姓密切相关的行业,医者的传说和风评,深深烙印在古今中外的文化血脉中,对此标准,作为一名平凡之辈,还是多做自己分内该做的事情,多为老百姓考虑,他希望和同仁们一起努力,在这个时代力求成为一名平凡、但不简单的健康守门人角色。